白城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白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8007267471629/2009-13518
分  类: 其他 ; 通知
发文机关: 白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09年01月14日
标      题: 白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关于农村学前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的通知
发文字号: 白政办发 [2009] 4号
发布日期: 2009年01月14日
索  引 号: 112208007267471629/2009-13518 分  类: 其他 ; 通知
发文机关: 白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09年01月14日
标      题: 白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关于农村学前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的通知
发文字号: 白政办发 [2009] 4号 发布日期: 2009年01月14日

 

白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转发市教育局关于农村学前教育

情况的调研报告的通知

白政办发[2009]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市教育局关于农村学前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转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一月十四日

 

关于农村学前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大力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高质量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了解目前我市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2008年11月下旬我们对全市农村学前教育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调查主要内容和基本情况

  为搞好本次调研工作,2008年11月,市教育局下发了《全市农村学前教育情况调查方案》,制定了调研提纲。局里抽调了15位同志,组成五个调查组,每组由一位局级领导带队,深入一个县(市、区)。调研工作从11月24日开始,到11月28日结束,共深入了全市26个乡(镇)、19所农村中心幼儿园、20所农村民办幼儿园、10个村小学前班,同时,对每个县农村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数字统计分析。调查中我们主要采取了表格调查、座谈了解、个别交流意见等形式进行。通过调研,对目前我市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思路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为制定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全市农村现有国办中心幼儿园45所,民办幼儿园(班)144所,在园儿童11197人,占应入园儿童的51.24%。现有幼儿教师765人,第一学历为幼师及以上的教师为108人,学历合格率为14.12。园舍占地面积115405平方米,建筑面积26791平方米。

  几年来,我市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为宗旨,把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城乡发展均衡化,办学条件标准化,队伍建设专业化,育儿质量优质化为目标,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强化科学管理,初步形成了以国办园为骨干,民办园为主体的幼儿教育体系,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有了一定发展。

  (一)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保障了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

  为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管理,大安市和洮北区教育局设立了幼教科,其它县、市教育局也配备了幼教专职干部,对幼儿教育进行专门管理,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都设有幼教部,配备幼师毕业的优秀教研员负责幼儿园(班)的业务指导。市教育局为将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关于贯彻教育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各县(市、区)教育局也出台了各种文件,规范农村中心园管理。如洮北区政府2004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通榆县政府先后下发了《通榆县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通榆县2003年-2007年幼儿教育发展规划》《通榆县2008年-2010年幼儿教育发展规划》。文件中对农村学前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文件的颁布,为规范农村学前教育、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调研情况看,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为51.24%;学前二年教育普及率为77.20%;学前一年教育普及率为87.88%。学前教育的发展,为我市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稳定队伍,强化素质,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有所提升。

  为解决农村幼儿教师严重短缺的问题,各县(市、区)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办法,一是将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布局调整后多余教师中接受过幼儿教育的教师改做幼儿教师;二是由乡(镇)和办园单位自行聘任部分教师。为鼓励教师从事幼儿教育事业,都落实了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对园内聘任幼儿教师,工资由幼儿园收费解决,并且保证按时足额发放。为提高幼儿教师素质,市、县(市、区)每年都举办幼儿教师专题培训,连续几年举办了幼儿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幼儿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幼儿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同时,我们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送课下乡等办法,对幼儿教师开展新课程业务培训,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三)完善措施,城乡联动,农村学前教育工作得到了有效促进。

  为提高农村乡镇中心园办园水平,促进全市城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从2007年开始,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城乡幼儿园“手拉手、心连心”活动,启动了对口支援工程。五个县(市、区)组织了15所城镇公办幼儿园与15所农村乡镇中心园分别结成对子,签订活动协议书,开展对口支援活动。从幼儿园管理、教师培训以及教育教学等方面对农村乡镇中心园进行支援工作。通过此项活动,使农村中心园出现了一批教育理念比较先进、教育教学方法科学、管理比较规范和质量较高的幼儿园。2007年5月,市教育局通过检查评估,授予通榆县兴隆山镇中心园、镇赉县大屯镇中心园、洮北区到保镇中心园、洮南市瓦房镇中心园及大安市舍力镇中心园等五所幼儿园为白城市首批市级农村中心示范园。这些幼儿园在园舍规范化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培训等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带动了农村幼儿园的快速发展。

  (四)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农村学前教育办学条件有一定改善。

  几年来,各地都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使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一是充分利用布局调整、学生集中后所余校舍,用于学前教育;二是在资源整合新建校舍时将学前教育所需用房一并规划设计;三是利用社会闲置资产用于发展幼儿教育;四是政府投入解决幼儿园校舍。如通榆县教育局出资60万元购买了兴隆山镇政府原有全部建筑用房,镇政府又出资20万元用于改善条件,增添设施。大安市两家子镇中心校,在建教学楼时,将中心园所需的用房规划到教学楼内。多数学校都投入了一定资金为中心园和学前班购置了幼儿所需的大中型玩教具和娱乐设施,幼儿活动内容大大丰富。过去农村学前教育只能在春、夏、秋办,而现在多数幼儿园和学前班一年四季都可招生。

  二、目前我市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费投入缺乏保障,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亟待改善。

  由于幼儿教育多年来没有专项拨款,整个农村幼儿教育是在没有财政经费保障的条件下艰难运行。因缺少明确的政策规定,加之农村的经济条件限制,农村幼儿园收费偏低,目前镇赉县、洮南市部分农村中心园每月只收25元-35元,幼儿园用于购置设备、扩大办园规模的资金受限制,无法落实。幼儿教师的培训因资金紧张也受到一定影响。农村幼儿园园舍、设施达标率低。大部分幼儿园只有教室,没有活动场所及功能室,设施配备种类不全,数量不足,有的甚至就是没有,此次深入的39所农村中心园和民办园有31所是这种状况。常规保育教育设施寥寥无几,目前全市90%以上的中心园占用中心校校舍。有的县由于中心校校舍紧张,不得不把中心园设在村小,条件极为艰苦;有的县由于缺少资金,乡镇根本无法成立国办中心园。经费的匮乏导致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艰苦,整体环境较差,自我生存十分困难。有的地方由于经费缺乏,办园条件不好,近几年已有十四所农村中心园相继停办。民办园的办学条件更为简陋、办学条件没有基本保证,此次调查的20所民办幼儿园,达到办学条件和要求的只有三至四所。

  (二)农村幼儿教师没有专门编制,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据调查,目前我市农村国办园幼儿教师大部分占用小学教师编制,少量的是自己聘用。由于没有专门的幼儿教师编制,中心校编制又很紧张,有些地方只能把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安排到幼儿园工作,这些教师多为民师转正,年龄老化现象严重,无论从思想意识、创新能力还是教学业务等方面,都与幼儿教育的发展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全市40岁以上的农村幼儿教师367人,占教师总数的48%。幼儿专业的毕业生只有98人,仅占教师总数的12.79%。一些学校把优秀的幼师专业毕业生安排到小学任教,这更导致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下降,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由于教师素质低,且数量不足,也导致了部分村小无法举办学前班。尤其是民办园的教师素质更差。20个民办园的37名教师中,第一学历中专以上的只有10人,其中幼教专业的只有3人。

  (三)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的监管不利,民办园办园行为不规范。

  目前,全市农村民办幼儿园共有144所,仅有44所是经过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备案的,其余均为无证办园。这些民办幼儿园地处偏僻,办园条件简陋,大多只有狭小的教室,没有食堂和寝室。中午幼儿吃饭在附近个体食杂店买或到附近村民家吃盒饭,卫生条件差,食品安全缺乏必要的保证。午休只能在教室里,趴在桌子上。随着农村小学生向中心校集中,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向中心校集中也已成为趋势,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农村民办园的兴起是社会的需求,但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园缺乏好的扶持政策,没有严格的规范管理,基本属于放任自流状态,由于没有一部有效的法律法规,教育部门责罚无力,违规办园行为得不到有效及时的遏制。

  (四)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

  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心理,一些农村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违反幼儿教育要坚持游戏为主和体现生活性、综合性的教学原则,没有从孩子的长远发展去考虑问题,过早地让幼儿教育“小学化”、“课程化”。多数幼儿园每个班只配备一个教师,没有配备保育员,幼儿的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幼儿教学参照小学的做法,注重读、写、拼的学习,有的从小班就开始教幼儿学习汉语拼音、写字、算术;教学方法上,不注重与幼儿互动,而采用“注入式”的教学,幼儿缺少户外活动,又很少做游戏,使幼儿活泼的天性被严重扼杀,违背了幼儿教育教学规律,严重阻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有很多幼儿园开英语课,幼儿发音不准,上小学后很难纠正。这些倾向在农村民办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我们所调查的幼儿园看,有80%以上的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存在小学化倾向。

  三、今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是农民的迫切需求,我们应站在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农村中心园建设为骨干,以民办幼儿园发展为辅助,努力提高农村幼儿入园(班)率,遵循幼教发展规律,加强科学管理,努力提高幼教质量,为高质量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打好基础。

  (一)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此项工作纳入农村教育的整体规划,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放在与义务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管理,加大投入,政府应设立农村幼儿教育专项经费,对农村幼儿园的校舍、设施等进行全方位的改善。今后,各地都要把农村学前教育所需用地、园舍建筑、设施配备等纳入到农村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中,通盘考虑。要研究制定在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与“新农村百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整体推进。确保全市农村学前教育在3年-5年时间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建议国家和省出台农村学前教育收费标准。

  (二)大力办好农村中心园,逐步完善以中心园为骨干,以民办园为辅助的农村幼儿教育体系。

  农村中心园要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要加大力度办好农村中心园,采取有效措施,在3到5年内农村中心校都要办起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心园。以中心园为龙头,发挥其示范和骨干作用,开展教育教学研讨,组织观摩、评估活动,进行经验交流,以此带村办、民办幼儿园(班)共同发展。农村民办园要严格执行审批准入制度,教育部门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坚决取缔非法办园的行为。大力扶持办学思想端正、有一定办园规模和基础、管理规范、办园质量较高的民办幼儿园,树立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样板,使之逐步壮大,发挥其主体作用。要建立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年审、评估、师资培训、考核、定级等制度,加强对农村民办园办园质量的管理。对不合条件的幼儿园要限期整改,经多次审查不合格的,要责令停办,取消其办园资格。

  (三)切实解决教师编制问题。

  农村幼儿教师应有独立的编制,核定相应的工资标准,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进行管理,建议国家和省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保证农村学前教育所需师资。在国家和省未出台相关政策之前,各县(市、区)政府要给幼教重新核定和调剂一定数量编制。各地要依据《教师资格条例》有的关规定,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注册管理制度。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聘任和录用要在教育部门注册的合格教师中选聘,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幼儿教师不足的问题。

  (四)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白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市唯一一所有资格招收培养幼师专业学生的学校,未来几年幼师的毕业生数量很少,建议继续招收幼师专业学生,并逐步由中专升格为大专,实施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加大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力度,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对农村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

  (五)加强监督检查,解决农村幼儿园小学化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管理,加大对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检查力度,坚决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形成幼儿园办园统一规划、教材统一征订、教学活动统一组织的管理模式。针对农村家长素质低,家教水平不高的现状,各幼儿园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家园联系,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家长能够理解和支持幼儿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