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白城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白城市科学技术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800013591831W/2024-04442
分  类: 人大代表建议 ;  其他
发文机关: 白城市科学技术局
成文日期: 2024年07月25日
标      题: 对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文字号: 白科字〔2024〕11号
发布日期: 2024年07月30日
索引号: 11220800013591831W/2024-04442 分  类: 人大代表建议 ;  其他
发文机关: 白城市科学技术局 成文日期: 2024年07月25日
标  题: 对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文字号: 白科字〔2024〕11号 发布日期: 2024年07月30日

 

  对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白科字〔2024〕11号                    

  

李国强代表:

  您在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白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第16号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白城市中药材产业现状

  白城地处科尔沁草原道地关药圈,药用资源丰富,药材品质优良,是关药主产区之一。白城地处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属于“神奇的北纬45度地带”,是高品质农产品和道地药材产出带,其中所产道地关药具有“草原湿地弱碱性中药”的独特品质,药用主要成分远远超过国家药典标准。其中有被誉为中国“国老”的药材甘草,补气之最黄芪,红条防风、赤芍、麻黄、板蓝根、桔梗、知母、苍术、远志、车前子、龙胆等几十种道地药材,素有“南有长白山,北有科尔沁”之说。据专家统计,我市共有植物药61个科目,412个品种,占吉林省药用植物种类的34.3%,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的有37科69种,占药典收入药用植物种类的13%。多年种植历史且产量较大的有乌拉甘草、黄芪、关防风、黄 芩、麻黄、桔梗、知母、柴胡、苍术、远志、车前子、蒲公英、山杏仁等几十种道地药材。其中洮南市以种植月见草、防风、柴胡、板蓝根等为主;通榆县以甘草、防风、板蓝根、丹参为主;大安市以苍术、板蓝根、黄芪为主。近几年我市中药材产业迅速发展,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推进组各成员单位、白城市药学会,以及各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共同努力下,中药材种植面积由万亩左右,发展到15万亩以上。

  围绕中药材产业发展,白城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推进组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2017年市委、市政府成立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推进组(白办发〔2017〕1号),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多次组织召开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推进组会议,安排部署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推进工作。连续组织开展了五届科尔沁草原道地关药论坛,组织开展了三批白城市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评选认定,多次举办中药材种植培训,以及调度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等工作。

  二是加强道地中药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国药百琦药业与本地中药材种植基地签订了收购协议,神农本草堂等中药材种植企业开展了中药材初加工,百琦药业开展配方颗粒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中药材产品附加值。神农本草堂已建设了中药材加工厂房,购置了中药材加工设备,采收药材进行了初加工生产。

  三是深入开展中药材种植研究。市农科院2019年初专门成立了中药材研究所,已对黄芩、黄芪、防风等种苗进行移栽试验,对防风,黄芩,黄芪,板蓝根,红花,桔梗等进行了种子种植试验。市农科院和市林科院对紫苏、红花、枸杞、远志、防风、龙胆草等中药材种植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与开发。通过本地和外地以及野生品种资源的收集、筛选、品质鉴定与应用,根据不同生理特性,不同地域条件,综合评价与分析,筛选出了一些适合吉林省西部干旱及半干旱生态区域种植的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的中药材品种,以及形成配套的栽培技术。

  四是举办六届科尔沁草原道地关药发展论坛。2017年以来举办了六届科尔沁草原道地关药发展论坛,充分发挥科尔沁草原道地关药的特色优势,打造以白城为中心,辐射三省六市的关药圈,搭建科尔沁草原道地关药政、产、学、研、用合作发展平台,深化政府与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国有林场、中药材种植基地及合作社等关药圈相关单位交流合作,营造有利于道地关药圈发展环境,促进道地关药圈发展建设,更好发挥科尔沁草原道地关药对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推进作用。

  五是开展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认定评选工作。组织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药材种植户参加省科技厅开展的吉林省优质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评选工作,2021年吉隆沙棘北苍术列入第一批吉林省优质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2022年关防风、甘草、板蓝根3个品种列入第二批吉林省优质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2023年宏润农业黄芩列入第三批吉林省优质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先后组织开展三批白城市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评选认定工作,选择种植技术和管理规范、种植面积较大、经营效益较好、配套设施比较齐全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纳入评选,认定了24个具有代表性和示范带动作用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六是组织开展中药材种植培训。市科技局、市卫健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林科院等单位积极组织开展中药材种植培训,聘请中药材种植专家结合我市中药材种植实际,围绕我国中药材种植规模与现状、中药材种植发展趋势、中药材生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关道地关药种植技术要点等方面组织进行了10余次中药材种植培训,培训1000余人次,以引导广大农户增强中药材种植技术意识,严格规范化种植,提升白城地区中药材种植技术水平,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推进全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七是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免费提供科技信息查新与咨询,协调联系专家做好技术支持,协调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医药企业、中药材种植机构对接,组织科研单位开展道地药材种植操作规程与中药材种植采收机械等研发,协调帮助解决医药企业、种植合作社等单位遇到的相关难题。协调帮助大连绿波甘草公司取得地理标识,并以《地理标志产品白城甘草》申报吉林省地方标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是中药材种植分散,未形成品种特色和规模优势。全市种植大多由专业合作社、农户分散种植,质量参差不齐,中药材种植规模化水平低。

  整改措施:重点引导发展种植大户和种植合作社,推广大规模林下间种中药材模式,由种植经验较丰富的种植大户和种植合作社辐射带动中药材种植。

  二是中药材种植缺乏科学指导,中药材的种植和田间管理欠科学、不规范,中药材的种植方式和大田栽培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规范。

  整改措施: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强化中药材种植技术意识,研究开发适合本地的道地药材种植规范,并进行技术推广,引导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三是中药材深加工滞后,药材生产效益有待提升。全市中药产业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产业链,以原药材经营为主,中药材加工产能综合利用度不高。

  整改措施:鼓励引导中药材深加工,加强道地关药配方颗粒加工,重点跟进百琦药业配方颗粒加工项目,引导道君药业、绿波药业、洮南敖东开展配方颗粒加工的研究开发工作。

  四是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深加工开发方面的人才不足,缺少对种植户的技术指导,缺少市场信息传递,技能型专业人才较少。

  整改措施:加强中药材种植培训,协调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中药材种植技术人员,与中药材种植和深加工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对接,补充中药材种植和深加工技术力量不足。协调白城医高专与医药企业对接,引导白城医高专毕业生在白城本地医药企业就业。在“科创专员”和“科技特派员”派驻方面也重点向中药材产业企业倾斜。

  三、代表建议落实措施

  (一)强化顶层设计。

  一是建议把发展白城市中药产业融入关药圈和医药健康产业宏大布局中,充分发挥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推进组的职能作用,在准确掌握白城资源底数、发展现状和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制订具有开创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白城关药产业专项规划。

  落实措施:充分发挥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推进组的职能作用,加强综合协调调度,深入调研白城资源底数、发展现状和产业优势等,牵头组织制定《白城市道地关药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引领白城市道地关药产业发展。

  二是建议整合道地关药资源,打造科尔沁草原道地关药产业发展战略联盟,以种植和生产加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设公共创新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落实措施:协调联系道地关药相关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白城市药学会等单位,探索建立科尔沁草原道地关药产业发展战略联盟,整合道地关药资源,以种植和生产加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设公共创新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三是建议谋划建设以道地关药为主的,集交易、仓储、信息、检测、加工、配送、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中国北方中药材交易中心和集散地,为全国各地道地关药用户,以及本地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医药企业提供交易平台。

  落实措施:协调联系发改、商务、财政等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谋划建设以道地关药为主的,集交易、仓储、信息、检测、加工、配送、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中国北方中药材交易中心和集散地,为全国各地道地关药用户,以及本地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医药企业提供交易平台。

  (二)规范种植,促进基地建设。

  一是建议从种子种苗抓起,实现中药材产品从品种选择、种苗繁育、规范栽培到生产加工的全过程技术跟踪指导,推动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使用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实现部分常用地产中药材溯源管理,做到能追溯,保质量,增效益,因地制宜地做好产业融合,打造本地特色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落实措施:协调开展道地关药种质资源研究,推进中药材溯源管理,推广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使用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实现部分常用地产中药材溯源管理,做到能追溯,保质量,增效益,因地制宜地做好产业融合,打造本地特色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种子种苗抓起,力争实现中药材产品从品种选择、种苗繁育、规范栽培到生产加工的全过程技术跟踪指导。

  二是建议持续开展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中药材种植基地(GAP基地)评选认定工作。选择种植技术和管理规范、种植面积较大、经营效益较好、配套设施比较齐全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纳入评选,推广中药材规范种植技术,以点带面,辐射吸收和带动周边农户,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GAP基地)建设。

  落实措施:在省、市认定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基础上,选择基本符合GAP基地标准要求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规范、种植面积较大、经营效益较好、配套设施比较齐全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按照GAP基地标准要求针对性开展培育,引导符合GAP基地标准要求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申报评选,推广中药材规范种植技术,以点带面,辐射吸收和带动周边农户,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GAP基地)建设。

  (三)招商引资,完善产业链条。

  一是建议设立扶持中药材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有一定规模的大宗道地品牌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做优做强道地关药产业链提供金融保障;扶持中药材龙头企业,给予大型种子种苗骨干企业、种业大户、合作社特色农业生产补贴;针对道地关药品种重点布局一批良种繁育项目,以单品种树立品牌,科学合理地增加高附加值品种。

  落实措施:协调市政府和财政部门,探索建立扶持中药材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和有一定规模的大宗道地品牌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扶持中药材龙头企业,给予大型种子种苗骨干企业、种业大户、合作社特色农业生产补贴;协调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研究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做优做强道地关药产业链提供金融保障;针对道地关药品种重点布局支持一批良种繁育项目,以单品种树立品牌,科学合理地增加高附加值品种。

  二是建议延伸道地关药产业链,推进道地关药初加工和深加工,加强本地中药材生产企业与中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对接,实现供销合作,提高道地关药本地消纳份额。加大中药材种植、加工、商贸各业衔接的力度,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中药材种植业为基础,以市场销售为导向,大力强化产供、销一条龙建设工程,形成现代化的产业集群。

  落实措施:推进道地关药初加工和深加工,延伸道地关药产业链,协调本地中药材生产企业与中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对接,并建议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供销合作,提高道地关药本地消纳份额。加大中药材种植、加工、商贸各业衔接的力度,加强资源整合,加强互助合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中药材种植业为基础,以市场销售为导向,大力强化产供、销一条龙建设工程,形成现代化的产业集群。

  (四)培养人才,赋能未来发展。

  一是建议充分利用区域高校、各级学会、专家团队、战略联盟等智力资源,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加大种子种苗和种植栽培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专业素质;鼓励技术人员下 沉至田间地头进行中药材种植、管护全过程技术指导,让更多的种植户、老百姓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提升白城市道地关药种植技术意识和技术水平。

  落实措施:协调利用区域高校、各级学会、专家团队、战略联盟等智力资源,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加大种子种苗和种植栽培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专业素质;选派“科技特派员”“科创专员”深入中药材产业一线,鼓励技术人员下沉至田间地头进行中药材种植、管护全过程技术指导,让更多的种植户、老百姓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提升白城市道地关药种植技术意识和技术水平。

  二是建议采取引进来、走出去人才策略,制订相关优惠政策及措施引进一批中药材种植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同时选配一批技术骨干到大型药企、科研院所学习深造,培养一批在中药材研究、种植、市场营销、宣传和推广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落实措施:采取引进来、走出去人才策略,协调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及措施引进一批中药材种植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向中药材产业企业派驻“科创专员”和“科技特派员”,同时协调技术骨干到大型药企、科研院所学习交流,培养一批在中药材研究、种植、市场营销、宣传和推广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白城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7月25日

  联系人姓名及电话:王景明 3235019、18004367286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