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白城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白城市科学技术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800013591831W/2025-03680
分  类: 委员提案 ;  其他
发文机关: 白城市科学技术局
成文日期: 2025年07月16日
标      题: 对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144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白科字〔2025〕12号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18日
索引号: 11220800013591831W/2025-03680 分  类: 委员提案 ;  其他
发文机关: 白城市科学技术局 成文日期: 2025年07月16日
标  题: 对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144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白科字〔2025〕12号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18日

对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144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白科字〔2025〕12号                     签发人:段颖越

杨明煜委员:

  您在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我市中药材种植的建议》(第144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中药材发展基本情况

   我市中药材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人工种植中药材已有一定的规模和经验。白城地处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属于“神奇的北纬45度地带”,是高品质农产品和道地药材产出带,其中所产道地关药具有“草原湿地弱碱性中药”的独特品质,药用主要成分远远超过国家药典标准。其中有被誉为中国“国老”的药材甘草,补气之最黄芪,红条防风、赤芍、麻黄、板蓝根、桔梗、知母、苍术、远志、车前子、龙胆等几十种道地药材,素有“南有长白山,北有科尔沁”之说。我市中药材种植有较好的科技支撑条件,市农科院、市林科院、市农机院均可为中药材种植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可根据需求开展针对性研发。白城师范学院也开展过罗布麻种植和龙虱养殖等研究。为深入开展中药材种植研究,市农科院专门成立了中药材研究所,已对黄芩、黄芪、防风等种苗进行移栽试验,对防风,黄芩,黄芪,板蓝根,红花,桔梗等进行了种子种植试验。市农科院和市林科院对紫苏、红花、枸杞、远志、防风、龙胆草等中药材种植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与开发。通过本地和外地以及野生品种资源的收集、筛选、品质鉴定与应用,根据不同生理特性,不同地域条件,综合评价与分析,筛选出了一些适合吉林省西部干旱及半干旱生态区域种植的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的中药材品种,以及形成配套的栽培技术。

   二、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支撑不足。目前我市中药材种植技术相对落后,缺乏科学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流程,导致产量和质量不稳定。

   (二)产业链不完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环节衔接不紧密,影响了产业的整体效益。

  (三)资金投入不足。中药材种植投入不足,财政对中药材种植也没有引导激励的补贴资金。由于缺少政策支持,域外拟投资中药材种植客商优先选择有政策补助省份,丧失了优先发展、快速发展的机会,我市目前也未成为中药材主产区。

  (四)品牌带动不强。目前我市尚未形成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的药品品牌,外界对欠发达地区品牌的认知度、认可度不高,未能形成品牌效应和带动效应。

   三、代表建议落实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向市政府提出对中药材种植户给予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支持的建议,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中药材种植,将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道地中药材种植技术及应用,中成药等药物研发列入市本级科技发展计划指南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立项资金扶持。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推荐符合条件的中药材种植企业申报吉林省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推广中药材规范种植技术,以点带面,辐射吸收和带动周边农户,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协调联系中药材种植相关专家做好技术支持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包括中药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结合科技特派员工作,组织农业技术相关专家到田间地头对中药材种植农户进行现场指导,帮助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

  (二)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和培育中药材种植技术人才,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一是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免费为医药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查新与咨询,协调联系专家做好技术支持,协调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医药企业、中药材种植机构对接,组织科研单位开展道地药材种植操作规程与中药材种植采收机械等研发,协调帮助解决医药企业、种植合作社等单位遇到的相关难题。二是加强中药材种植培训,协调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中药材种植技术人员,与中药材种植和深加工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对接,补充中药材种植和深加工技术力量不足。三是协调白城医高专与医药企业对接,引导白城医高专毕业生在白城本地医药企业就业。采取引进来、走出去人才策略,协调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及措施引进一批中药材种植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向中药材产业企业派驻“科创专员”和“科技特派员”,同时协调技术骨干到大型药企、科研院所学习交流,培养一批在中药材研究、种植、市场营销、宣传和推广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三)加强标准化生产建设。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建设,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协调开展道地关药种质资源研究,推进中药材溯源管理,推广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使用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实现部分常用地产中药材溯源管理,做到能追溯,保质量,增效益,因地制宜地做好产业融合,打造本地特色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种子种苗抓起,力争实现中药材产品从品种选择、种苗繁育、规范栽培到生产加工的全过程规范化流程控制。在吉林省认定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基础上,选择基本符合GAP基地标准要求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规范、种植面积较大、经营效益较好、配套设施比较齐全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按照GAP基地标准要求针对性开展培育,引导符合GAP基地标准要求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申报评选,推广中药材规范种植技术,以点带面,辐射吸收和带动周边农户,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GAP基地)建设。

  (四)加强中药材品牌建设。加强中药材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药材品牌。组织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药材种植户申报吉林省优质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同时利用白城道地关药的特色优势,打造以白城为中心,辐射三省六市的关药圈,深化政府与医药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医药流通企业、种植合作社等交流与合作,营造有利于道地关药圈发展的大环境,促进道地关药圈发展建设,打响白城道地关药品牌。未来将继续加大品牌创建力度,突出品牌建设,规范道地关药种植,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一批中药材种植企业,依托域内医药企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道地中药品牌,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

  (五)加强市场拓展。积极开拓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提高中药材市场占有率。推进中药材初加工和深加工,延伸中药材产业链,协调本地中药材生产企业与中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对接,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供销合作,提高中药材本地消纳份额。加大中药材种植、加工、商贸各业衔接的力度,加强资源整合,加强互助合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中药材种植业为基础,以市场销售为导向,大力强化产供、销一条龙建设工程,形成现代化的产业集群。

 

 

 

 

                                                                                                    白城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7月16日

 

 

 

 

联系人姓名及电话:刘雪娇 0436-3235029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