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120号提案的答复
白民字〔2025〕34号
民建白城市委会:
贵单位在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建议》(第2025D120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与支持网络
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道防线。我局将提升家庭监护能力作为基础工程,多维度开展支持服务。
一是精准建档施策,化解监护困境。通过组织全域范围内的深入摸排,精准建立覆盖1186名留守儿童、3098名流动儿童的动态管理档案,为精准帮扶奠定数据基础。针对其中监护风险较高的家庭,实施“一户一策”的个案帮扶机制,已完成13例。通过引入专业力量进行全方位问题诊断与指导服务,有效助力目标家庭化解内部矛盾、修复受损亲子关系,个案干预成效显著,亲子沟通频率得到切实提升,家庭监护功能得以修复和强化。
二是深化家访宣教,唤醒监护自觉。全面推进工作人员深入乡村社区、走进每一户困境儿童家庭的常态化入户走访工作。在面对面交流中,着重宣导家庭作为未成年人首要保护场所的核心地位,深刻阐释家长所肩负的不可替代的监护责任。提升家长群体对监护职责内涵的认知深度,促使其责任意识普遍增强,主动学习监护知识,从思想源头上强化了家庭监护的自觉性。
三是联动帮扶济困,兜底监护保障。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专业社工机构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定期对经济困难、监护能力薄弱的困境儿童家庭开展走访慰问。通过及时送达生活必需品等物资援助与持续的人文关怀,有效保障了困境家庭中未成年子女的基本生活和学习条件。不仅提供物质支持,缓解家庭燃眉之急,同时传递社会温暖,增强困难家庭克服困境、履行监护责任的信心,使困难家庭的监护保障体系更加牢固可靠。
二、构建心理健康服务与成长支撑网络
关注困境儿童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是关爱工作的关键环节。对此我局着力构建专业、普惠的心理健康与成长支持网络。
一是建强专业阵地,提升疏导效能。通过深化与共青团市委协作,持续优化白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站服务功能,使其成为困境儿童心理疏导的重要依托。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有效介入,成功处理了涉及困境儿童的家庭冲突、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关键个案,服务专业化水平和实效性持续提升。
二是创新筛查干预,筑牢预防屏障。依托寒暑期伴读、周末课堂等活动载体,常态化开展如心理沙盘等专业评估工具的应用,实现对困境儿童潜在心理问题的精准筛查与早期识别。对筛查发现存在困扰的儿童,及时提供专业干预和支持,有效防范心理问题的恶化。
三是普及心理知识,增强自护能力。在各类关爱活动中,如寒暑期伴读,有机融入心理健康知识宣讲。通过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案例和互动体验,显著提升了困境儿童对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和科学应对技巧,有效促进了其主动关注和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与能力。
三、织密社会参与和关爱服务网络
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是保障其健康成长的沃土。我局凝聚多方力量,精心设计并实施系列关爱活动。
一是精准送温暖,兜牢民生底线。在重要节日前夕,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联合社区网格员、志愿者队伍,基于前期精准摸排确定的重点对象,深入开展入户走访慰问活动。通过发放米、面、油、过冬衣物等急需生活物资,有效缓解了目标家庭的实际生活压力,确保孩子们能够“温暖过冬、安心过节”,切实发挥民生兜底保障功能。
二是活动润心田,滋养精神成长。聚焦困境儿童的情感需求与身心特点,在关键时间节点精心策划主题关爱活动。“六一”儿童节期间,成功组织实施“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主题系列活动。积极引入专业社工力量,策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趣味团体竞赛促进团队融合、慰问座谈会倾听心声、公益观影陶冶情操、汉堡DIY体验快乐、深化入户走访传递关怀等。同时,为全市329名困境儿童发放了总价值6.2万余元的节日慰问品。春节的“走心”交流与“六一”的亲密陪伴、欢乐互动相结合,使关爱活动超越了单纯物质帮扶的层面,注入了丰富的精神关怀内涵,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被重视,有效实现了物质帮扶与精神关爱的双提升。
三是聚力共守护,营造关爱氛围。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有效动员社区基层组织、广大志愿者、专业社工机构以及社会慈善力量共同参与关爱服务。这种“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的多方参与模式,不仅放大了关爱行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显著提升了社会公众特别是基层社区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群体的关注度和保护意识。成功打造了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健康成长的新格局,营造了浓厚的“同心护未来”社会氛围。
感谢您对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白城市民政局
2025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