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自然资源局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21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白自然资字〔2023〕84号
邓利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市盐碱地治理和利用情况的建议案》(第21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开展未利用地调查和编制规划。依据“三调”成果数据,对盐碱地逐地块、逐图斑开展摸底调查,摸清盐碱地权属、面积和可开发利用情况等,建立盐碱地开发利用档案,对盐碱地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专项规划。坚持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水利规划、粮食安全产业带规划、风电、肉牛等有关规划相衔接,把盐碱地治理和陆上风光三峡新能源项目、“千亿斤粮食”和“千万头肉牛”工程有机统一,合理安排风电风机点位、设施农用地、土地整治工程布局,做到“多规合一”。 正在编制《白城市盐碱地等未利用地综合利用专项规划》。
(二)认真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我市出台了《关于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白政办发﹝2022﹞13号)、《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奖补办法》(白政发﹝2022﹞24号)两个文件。近期正在研究制定《白城市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管理办法》,目前,已征求相关部门单位意见,并报送市司法局进行合法性审查。为有序开展盐碱地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提供政策保障。
(三)强化工程管理和科学研发。严格按照设计开展项目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综合配套各项农业生产设施,因地制宜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确保治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项目新增耕地应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严格竣工验收,项目工程施工结束后,各市、县级政府组织相关领域专家,会同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生态环境、林草等部门,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对项目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施工单位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为加强对盐碱地治理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大安市成立中国白城苏打盐碱地治理研究院,目前,正在进行机构申请工作,积极协调报省编办尽快予以批复。
(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通过不断创新土地整治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机制。在盐碱地治理过程中,紧紧抓住“资金”这一关键要素,制定《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奖补办法》(白政发﹝2022﹞24号),引入社会资本实行市场化运作,积极引导企业、社会协同参与盐碱地治理。截至目前,全市社会资本参与盐碱地治理项目共42个,投融资38.01亿元,有效解决了盐碱地综合治理资金问题。
(五)加强对盐碱地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盐碱地治理工作,去年10月,我市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白城市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领导小组,并及时召开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对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和国家试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今年以来,市领导小组又相继成立综合开发利用工作专班、试点项目引嫩入白扩建工程建设管理指挥部、试点项目田间工程建设管理指挥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试点项目区内新增耕地承包合同清理工作专班,构建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工作专班组织推进、前线指挥部狠抓落实的工作体系。通过建立领导体系、压紧压实责任,为顺利开展盐碱地等未利用地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新闻媒体,积极宣传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成果和政策,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白城市自然资源局
2023年6月29日
(联系人:杨明 联系电话:13843682999)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