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第16号联名提案的答复
白农议字〔2022〕22号
您在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对农村土地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的几点建议》(第16号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2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97.9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869万亩的45.8%;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05.6万亩,占国土二调农村集体耕地总面积1170万亩的51.8%。总体看,全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势头较好,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土地规模经营面积逐年增加。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从2017年到2022年分别为385.4万亩、453.7万亩、489.12万亩、513.95万亩、538.23万亩、605.6万亩,年均增长9.5%。
(二)土地流转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托管等四种流转形式。转包(出租)面积382.5万亩;互换面积0.2万亩;转让面积5.2万亩;股份合作面积0.4万亩;其他9.6万亩。流转形式以转包为主,占流转总面积的96.13%。
(三)土地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由原来单一的农户到现在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达到37682个。其中,专业大户25667户,经营面积299.2万亩;家庭农场3434户,经营面积112.2万亩;农民合作社3548户,经营面积133.4万亩;农业企业27户,经营面积24.8万亩;其他经营户5005户,经营面积36万亩。
(四)规模经营效益不断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有效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有力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流转土地的农民既改变了身份,又增加了收入;村集体经济不再是空架子,有了实际内容;解决了经营主体老龄化和妇女化的问题;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村的文明程度。
二、主要模式
各县(市、区)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及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积极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新模式。比较典型的有四类创新模式:
一是工商资本下乡融合发展模式。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秉承“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带来资金、技术和先进经营模式,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建设。我市工商资本下乡参与土地规模经营最早于全省启动实施的西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因土地集中连片,吸引了工商资本下乡。中科佰澳格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5亿元,在大安市海坨乡建设吉林省首个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通过科技创新,规模化改良盐碱地0.93万亩,成功探索了有机水稻种养结合技术。通榆吉运集团,坚持种养结合,租赁什花道乡襄平村整村土地11万亩,种植青贮饲料,发展肉牛产业,襄平村120人到集团产业园区打工,基本变成了产业工人,月稳定收入3000元。
二是易地扶贫搬迁助推模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脱贫发展问题。通榆县乌兰花镇陆家村,是全市第一个易地扶贫搬迁试点村,全村237个农户和村集体以1.72万亩耕地经营权作价入股通榆县陆家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再把土地出租给本村农民成立的7个家庭农场,实现了整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探索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入股家庭承包耕地每公顷每年保障收益3500元、分红1000元,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四项叠加,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7500元,2019年被评为省级土地经营权入股试点合作社。
三是农民合作社带动模式。农民合作社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有效载体,使农业生产走上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之路。镇赉县大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2月,聘请懂经营、会管理、爱农业、一心为民的原村书记刘清杰为农业职业经理人,不断加强内控管理,建立了民主监督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确保入社成员和村民委员会的合法权益,生产经理年工资3.2万元,合作社总经理年工资3万元,超70万元效益目标奖励10%,最高奖励不超10万元,到2021年入社农户每公顷保障分红达到6500元,已高出市场流转价格3500元。通榆县农夫大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引进中化集团在通榆县落户,一期建设6 万亩“水肥一体化种植”配肥站,二期建“中化MAP现代农牧业科技服务示范园区”项目,可带动周边150公里半径内农户参与发展现代农牧业。
四是家庭农场有机衔接模式。家庭农场更多聚焦于粮食、畜禽等资源性农产品产出,具有产权关系清晰、治理结构单一、利益关系直接、监督成本较低等显著特点,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经营主体。全市已涌现出一批比较好的典型:洮南市小田家庭农场,农场主田睿是农大毕业的返乡创业女大学生,2011年她辞去在松原市的工作,返回家乡黑水镇发展马铃薯产业,通过引进先进生产与种植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先进深加工技术和设备,改变了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延伸了地方特色产品产业链,带动广大农户种植高附加值的马铃薯、红薯等作物,做出自有品牌,线上线下销售,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生态产品产业链,经营土地面积1500亩,年纯收入在285万元左右。镇赉县吉粮家庭农场,除自有2000亩水稻种植基地外,还与农户签订小冰麦种植订单,自己加工,有自主品牌,2018年春节前夕,李克强总理到镇赉县春节市场调研,还在该家庭农场摊位现场购买了农场生产的特色产品。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强化政策支持。打造宾至如归的营商环境,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县级政府要加强工商资本租赁农地规范管理,健全工商资本租赁农地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工商资本租赁农地事中事后监管。
(二)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持续开展典型培育。培育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典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带动层次低、规模小、实力弱的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提升,提高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是提高宣传培训质量。在实施现代青年理事长培养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中,各地要努力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管理人才。
(三)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探索推广应用中化集团MAP服务创新模式,此创新模式提供全程作物营养服务、全程植物保护技术服务、全程农机服务和金融服务等服务,可以克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诸多难题,加以推广应用是完善我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措施,不断扩大覆盖面。
(四)搞好各项服务。要加强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机构队伍建设,解决好人员编制、经费困难,确保履行好宣传咨询、信息服务、流转审核、价格指导、合同监督、纠纷调处、档案管理等工作职能。同时,要依托吉林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应用现代信息手段,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公开市场平台交易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借鉴镇赉县、通榆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会经验,对成片、成规模、成产业链开发的新型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产业培育、经营安全、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指导服务。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