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17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白农议字〔2023〕5号
您在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的建议》(第17号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一村一品”工作现状
白城市现有“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3个,其中:国家级10个,按区域划分大安市3个、洮南市3个、镇赉县1个、通榆县1个、洮北区2个;按主导产业分为粮食类4个、果蔬类5个、农产品加工类1个。省级13个,按区域划分大安市3个、洮南市3个、镇赉县4个、通榆县1个、洮北区2个;按主导产业分为粮食类8个、水产类1个、果蔬类4个。
在工作中,立足白城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集中力量打造玉米、水稻、杂粮杂豆、肉牛、乳品、肉羊、生猪、禽类、水产、果蔬等农业“十大产业集群”,强力支撑县域经济突破和乡村产业振兴。用集群效应带动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播种面积44.93万亩,主导产品总产量1529万吨,主导产业总产值30.62亿元,主导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0%以上。
二、“一村一品”工作举措
(一)农业特色产业持续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棚膜经济。全市累计建设棚室18.5万亩,居全省第二位。其中,今年新建棚室面积4135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4000亩建设任务,新建7个标准化棚膜园区。二是巩固提升庭院经济。全市发展庭院经济25.03万户、23.01万亩,超额完成年初设定目标,打造了15个庭院经济特色乡(镇)、120个特色村,培育了“太山”黄菇娘、“南岗子”小冰麦、“天意”辣椒、“侠姐”豆角、“金祥达”香蒜、“亚元”万寿菊等产品品牌。
(二)十大产业集群稳步推进。一是头部企业引领。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5户。新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户、联合体3个。二是强化项目支撑。加强农产品加工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实行季度调度机制。全市开复工项目20个,完成投资9.1亿元。其中,益海嘉里二期、通榆牧原4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投产运营,梅花2万吨黄原胶项目、通榆吉运和镇赉和合2个肉牛屠宰加工项目、通榆德翔1亿只肉鸡全产业链融合项目进展快速。三是培育发展主体。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2.1万个,累计创成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1个,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50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3个。镇赉经济开发区认定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洮北区水稻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评为第六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
(三)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制定《白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白城市农村人居环境“五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全市清理农村道路2.18万公里、村内沟渠0.58万公里,整治农户庭院14.26万个、迁移柴草垛1.46万个,共清理生活垃圾61.48万吨、畜禽养殖粪污109万吨,经过督查暗访,全市农村卫生环境保持干净整洁。全年完成1.28万户改厕任务。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向海村被评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三、2023年工作谋划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和市人大三次会议精神,树牢建设农业强市总目标,结合白城打造“一城三区”,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科学谋划和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奋力开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构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突出主粮、肉乳、特色农产品加工“三条线”,加快释放农牧产品资源优势,率先做大玉米、水稻、肉牛、乳品、生猪等五大全产业链产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一体化、全链条、精深化发展。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力争达到150亿元。主粮加工上,加快推进梅花四期年产2万吨黄原胶及延伸产品、镇赉30万吨柠檬酸一期、昌和米业25万吨稻米及2万吨米糠油加工、佳顿10万吨稻米及5千吨营养米粉等项目建设,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实力。肉乳制品加工上,重点推动吉运20万头、和合10万头屠宰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抓好飞鹤5万头奶牛4万吨奶粉、牧原400万头生猪、德翔1亿只肉鸡等养殖加工一体化、全产业链项目,谋划肉羊精深加工,推动白城“六畜兴旺”再上新台阶。特色农产品加工上,实施天意辣椒加工扩建、杂粮速食面项目,力争年内生产线完成安装并调试投产。加快建设燕麦精深加工产业园,努力把“小燕麦”做成“大产业”。同时,加强大水面生态养殖,支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实施稻渔综合种养项目38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5.4万吨,稳定全省第一位次。
(二)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创新区建设。坚持“两手抓”、“两重点”,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上,拓展“双带七增”模式,培育带户企业50户,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每年培育市级示范社100个、示范家庭农场100个、示范农业生产社会服务组织35个,按照“每乡2名,每村1名”标准建立辅导员队伍,乡(镇)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重点坚持庭院经济“三化”发展,巩固提升庭院经济25万户、23万亩,打造特色乡镇15个、特色村150个;新建棚室面积4500亩,推动全市蔬菜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同步抓好新能源、肉牛、帮扶车间、乡村旅游等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上,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在抓好25个乡村振兴典型村打造上,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五化”水平全面提升,从根本上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不良习惯,实现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庭院、村庄周边延伸。重点抓好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在抓好问题厕所整改的同时,完成8800户改厕任务。
自实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以来,结合我市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因地制宜推进我市特色产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