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10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白农议字〔2023〕6号
您在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建议》(第10号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发展白城市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支持和关注。您在提案中对我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有着深刻了解,对着力国家级农高区的建设,引导产业聚集发展;筑巢引凤,完善农产品深加工园区的配套建设;通过科技力量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含量;打造农产品交易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农业工业旅游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5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局高度重视您提出的建议,并结合职责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研究,为进一步大力发展我市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回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白城市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坚持把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作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资源优势加速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增长优势,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突出龙头引领,壮大产业骨干力量。2022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5户,产值128.4亿元,同比增长32.2%。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发展到6户、61户、87户,12户企业成为全省百强企业,9家企业纳入农业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市特色农产品经济发展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大龙头带动大基地、拉动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初步形成有基地、有规模、有龙头、有主体、有带动的产业集群模式。
(二)强化大项目带动,提升农产品生产能力。突出主粮加工、肉乳制品加工、杂粮杂豆加工“三条线”。建基地、创品牌,全力打造玉米、水稻、杂粮杂豆、肉牛、乳品、肉羊、生猪、禽类、水产、果蔬等农业“十大产业集群”,推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之路。依托吉运、和合、吉天然等龙头企业,推动“养、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打造肉牛产业标志性示范。目前通榆吉运肉牛饲养量达到3.2万头,全省规模最大;镇赉和合牧业达到1.3万头。洮北(飞鹤集团)奶牛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项目已入发改重大项目库以及财政政府专项债库。目前正在推进饲草料种植基地建设。牧原4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于2022年10月20日进行宰猪调试,正式进入生猪屠宰试运营阶段,目前日屠宰能力达1500头,带动500人就业。成功建设了总投资100亿元的吉林梅花玉米精深加工项目,目前,一期建设40万吨赖氨酸、二期年产30万吨谷氨酸钠、三期年产30万吨赖氨酸项目、四期年产2万吨黄原胶项目已全部建成,弥补了白城没有玉米精深加工的空白。2022年吉林梅花全年加工玉米170.79万吨,总产值80.34亿元。益海嘉里不断扩建,水稻加工能力由原来680吨/日增加到1680吨/日,年产量也由原来的加工水稻20万吨、出产成品13万吨,增加到年加工水稻47.5万吨、出产成品30万吨,年产值达到20亿元。通榆天意通过产业强镇项目的建设,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面积),“韩韩”牌辣椒制品主要销往韩国、日本、泰国等地。2022年加工辣椒4.4万吨,出口鲜椒3.6万吨,生产干辣椒0.8万吨,2022年实现产值4.5亿元。
(三)构建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增值增效。主推“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粘玉米、肉牛、辣椒等产业80%以上实现订单生产,逐步推动小农户融合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加快培育建设一批与企业加工需求相适应的原料生产基地,并不断探索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企业与基地农户深度融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济联合体。例如:吉运农牧业推行了“五统一”养殖模式。即,统一供种母牛、统一饲料、统一冻精、统一回收、统一保险,形成公司与合作社及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保证牛源不断的滚动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数量的供应性,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
(四)打造知名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树立起创建品牌意识,通过强化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认证、市场营销宣传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开发绿色、有机农产品,并有效利用各种展会和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推介。推广“白城燕麦、白城绿豆和白城弱碱地大米”等白城特色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农博会、农交会等各类展会,重点宣传我市优质特色农产品三张名片,即:黄金名片(玉米)、白金名片(大米)、彩金名片(杂粮杂豆)。荣膺“中国弱碱地稻米之乡—白城”,洮南市被评为中国绿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2个,涉农中国驰名商标20个,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231个,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白城绿豆是省内唯一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五)加强政策支持,增强产业发展动力。近几年落实产业化联合体项目14个,产业强镇项目3个,产业集群项目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3个。为发展肉牛产业,出台了白城“肉牛20条”、“十四五”肉牛产业发展方案、关于印发《白城市肉牛冻精补贴实施细则》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成立了“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工作专班。通过召开推进大会、组织现场观摩、强化典型示范、实行发展任务清单、重点工作清单、重点项目建设清单“三单督促”等措施,突出“四化”向牧业强市转型,力争“十四五”发展肉牛 150万头。白城市“四化”肉牛发展模式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二、下步安排
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按照“专攻一个品系、实施一批项目、培育一个产业”思路,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着力打造“十大产业集群”,为推进新时代白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一)明确发展方向,做好产业布局。全市做好产业布局,实行差异化发展。大安市重点发展肉鸡产业、洮南市重点发展杂粮杂豆产业、镇赉县重点发展奶牛乳品产业、通榆县重点发展生猪肉牛产业,洮北区重点发展玉米水稻产业。进一步谋划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延伸玉米、水稻等产业链条,提高加工精深度,尤其是尽快补齐杂粮杂豆、燕麦、肉羊等产业加工短板。一是做精玉米产业,突出食品化、饲料化方向,积极拓展工业化领域,率先推动玉米产业链迈向集群化,实现玉米资源高效利用和增值。二是做优肉牛产业,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落实全市肉牛发展20条政策措施,坚持养殖扩量和加工增值并举并重,加速构建白城区域内闭环的肉牛产业链条,把肉牛产业优先打造成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标志性产业。三是做大生猪产业,立足我市生猪养殖空间大等资源优势,支持通榆牧原、大安牧原,大安大北农建设大型产业基地,最大限度释放生猪生产潜能。四是做强乳品产业,突出抓好飞鹤大型牧场、乳粉加工、有机肥综合利用和饲料种植乳品全产业链,把白城市打造成中国飞鹤集团专属的奶源基地和“双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板图。
(二)做强特色品牌,增强竞争能力。积极培育本地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一批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品牌。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培育具有白城特色的优势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培育自己的拳头产品,逐渐形成特色品牌。加大力度开展品牌宣传、推介,切实提高品牌的创建力度,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及市场竞争力。
(三)拓宽融资渠道,多形式利用资金。积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大力吸引外资,鼓励外资企业发展。鼓励支持效益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多角度上市融资。同时,积极争取商业银行贷款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向农业产业,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所需的资本投入呈多元化。
(四)抓好项目建设,带动加工业发展。突出“三条链”推进农产品加工业。2023年,谋划储备重点农产品加工项目35个,当年计划投资35.21亿元,开复工15个,完成投资5.56亿元。以玉米水稻为主,抓主粮加工。重点建设了四期年产2万吨黄原胶项目已于3月27日试生产,预计全年生产黄原胶1.2万吨,新增产值4亿元。突出打造梅花头部经济产业园,谋划缬氨酸、苏氨酸、黄原胶扩能等生产项目,加快建设了总投资20亿元的镇赉县年产30万吨柠檬酸一期、佳顿10万吨稻米等集群项目,促进原粮产品向工业品转化。以肉牛为主,抓肉乳加工。积极抓好养殖加工一体化、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总投资5.8亿元的吉运20万头、总投资1.43亿的和合10万头屠宰加工一期项目均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力争9月份投产运行。加快洮北飞鹤、德翔肉鸡项目建设,推进牧原生猪量化生产。以杂粮杂豆为主抓特色农产品加工。实施天意辣椒加工扩建、加快建设总投资0.6亿元的通榆天意年产1万吨非油炸杂粮方便面加工项目,已有一条生产线投产运行,完成投资0.2亿元,后续计划再建4条生产线,进一步扩大产能、提升效益。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发挥作用,建言献策,一如既往对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工作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