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白城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8000135917781/2023-02836
分  类: 委员提案 ;  议案
发文机关: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3年05月30日
标      题: 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24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白农议字〔2023〕8号
发布日期: 2023年05月30日
索引号: 112208000135917781/2023-02836 分  类: 委员提案 ;  议案
发文机关: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3年05月30日
标  题: 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24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白农议字〔2023〕8号 发布日期: 2023年05月30日
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24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白农议字〔2023〕8号
  您在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推进稻田综合种养,打造白城生态农业的建议》(第24号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稻鱼综合种养现状
  稻鱼综合种养是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提出的典型的循环农业模式,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2022年我市实施面积38.7万亩,是全省实施面积的48%以上。汇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安市信达农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镇赉县庆江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镇赉县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镇赉县稻鱼联谊养殖专业合作社、洮北区立丰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打造了9个市、县级示范基地。2017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会在白城召开,稻渔综合种养被列为省、市重点推广的新技术、新模式。吉林电视台、吉林乡村四季频道、吉林日报先后对白城稻渔综合种养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一是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018年,全市推广稻田综合种养29万亩,占全省的45% ,综合增收近3亿元;2019年,全市推广稻田综合种养30万亩,约占全省的50%。2021年32万亩,约占全省的46%。 二是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趋于多样。稻田养殖品种经历了从单一的稻田养殖鲤、鲫鱼夏花,发展到稻田养殖泥鳅、河蟹扣蟹、河蟹大眼幼体、鲤、鲫鱼夏花和春片等多品种、多规格养殖发展过程。养殖模式也由原来传统的稻田养鱼发展为早放精养、“大垄双行”、“分箱式”稻—鱼,稻—蟹共生的现代绿色稻渔种养增收模式。三是稻田综合种养效益凸显。实施稻鱼综合种养,在耙地时一次施足长效有机肥,河蟹和鱼的生长活动可疏松土壤、降低土壤的盐碱度,代谢还可产生30公斤的有机肥,平均减少20-40%的化肥和农药用量,为保障食品安全、土地安全、生态安全提供重要支撑。稻田养殖蟹(鱼)后,不仅每亩收获15公斤左右水产品,水产品增收300—1500元,还能促进水稻增产,较水稻单作增产7%—10%,实现了“一水两用、稻渔双收”。
  (一)养殖资源情况。白城使稻田资源丰富,现有380多万亩,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这些稻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其中大部分适宜进行稻渔综合种养,潜力巨大。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对稻田浅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改造,并通过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农机和农艺技术的融合,实现水稻与水产养殖生物的共生互利,以稳定水稻生产、促进高稻田综合效益及产品质量提升的一种实用技术。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水生生物的残饵粪便可增加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增强地力,同时水生动物还可摄食稻田里的昆虫和杂草,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进而减少了农业环境的面源污染,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双收”。我市开展稻田养蟹时间较早,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当时开展的目的为保障水产品供应,发展到2010年,新一轮的稻田养殖目的为稳粮增收。主要生产区域为镇赉县、大安市、洮北区、洮南市。2022年,全市稻田养殖成蟹3.8万亩,产商品蟹76万斤;培育河蟹苗种2万亩,产扣蟹苗种80多万斤。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领导重视,政策扶持。为推进稻渔产业发展,白城市政府印发了《白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全市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白政办发 ﹝2021﹞4 号)。市农业农村局按照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的推广计划,把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各县(市、区)把任务层层分解到乡村、落实到地块。在资金投入上充分利用省乡村振兴渔业专项资金,对承担稻渔综合种养项目的地区进行了重点扶持,据统计,2022年各级渔业机构争取各类资金超过300余万元用于项目推广,充分调动了组织者、生产者的积极性。镇赉县启动实施“稻田养蟹2655示范工程”,即建设2个县级示范基地,6个乡镇示范基地,每个乡镇5个示范户,全县打造5个蟹田米品牌,推进稻田养蟹产业发展。
  二是上下联动,技术支撑。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对生产关键环节(如选购蟹苗、开挖暂养池、开挖环沟、设置防逃设施、日常管理、捕捞等)进行指导。市、县两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积极跟进,建立技术包保责任制,保户到人,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为河蟹养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以点带面,加强管理。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做强做大,自2018年以来至今在全市遴选建立了10多个省级示范区,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农户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以镇赉县汇聚农业、镇赉县庆江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安信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样板,带动全市发展稻田养蟹;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到辽宁盘锦等地区学习稻田养殖河蟹技术,不断提高稻田养殖河蟹技术水平。
  四是强化培训,引进技术。2010年开始的新一轮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与传统的稻田养殖技术区别较大,我市各级推广机构充分利用体系建设项目资金积极组织培训,同时选派骨干参加省级及国家级骨干培训,至今已经完成30人次以上技术培训。讲解养殖扣蟹技术及扣蟹越冬技术,印刷并发放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手册1000余册,同时设置展台,宣讲稻渔综合种养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的作用。组织召开了技术现场会经验交流会,交流大规模扣蟹养殖基地和扣蟹越冬池建设,现场演示了防逃膜设置、冲水捕蟹及地笼捕捞扣蟹等关键技术,极大提升了养殖户稻田养殖扣蟹及扣蟹越冬信心,为发展扣蟹苗种,实现苗种自给自足奠定了基础。
  五是建设市场,打造品牌。镇赉县建设了黑吉蒙水产品交易市场,目前已初具规模,辐射黑、吉、蒙三省区。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镇赉汇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初步形成了大眼幼体生产、市场销售、技术保障、产品加工等一体化发展格局,对全县乃至全市河蟹养殖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打造了“老任头”、“渔把头”、“嫩江湾”、“春华秋实”等稻渔米品牌和“嫩江大闸蟹”品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发展观念落后。目前仍有部分农户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认识不足,简单地认为稻田养殖只是从单一的水产品上获得效益,忽略了稻谷稳产、减少病害、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和提高稻米品质的综合效益,对稻渔综合种养项目逐步改善土壤环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深,同时,在水产品集中上市时,缺乏营销意识,没有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容易产生贱卖现象。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产业发展。尽管国家和地方对稻渔综合种养给予了一定资金扶持,但相对于投入较高的稻田养蟹(防逃工程、苗种投入大)仍显得资金不足,致使在面积落实、开展培训、技术指导等方面仍然存在困难。
  三是技术力量不足、理论研究滞后。全市专职从事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共计31人,负责全市40多万亩的养殖,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当前稻渔综合种养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尤其是我市盐碱地生态理论和管理技术研究仍显不足,缺乏北方长期监测数据,技术模式更多依赖于经验总结,缺乏理论指导和稳定性,同时专门的水产养殖品种和水稻种植品种欠缺,种业发展滞后于产业发展。
  四是市场不健全、养殖效益低下。全市河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河蟹的苗种大眼幼体100%来自于辽宁省盘锦市,扣蟹80%来自盘锦市,而产出的成蟹60%、扣蟹的80%由盘锦市场收购,两头在外,价格受制于人,没有话语权,养殖收益减少。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和政策。当前稻渔养规模不断攀升,制定产业规划和政策,要在资源保护和长远发展基本原则下,格外注意避免无序扩张、盲目发展。根据各地资源状况,科学布局优先发展、适度发展区域,遴选主导模式和主推品种,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健康发展。首先,在制定政策时,要注意综合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现有扶持政策和项目,健全政策扶持体系,同时针对产业发展短板和重点针对性予以支持。其次,在制定规划时,要注意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稻田和水等资源相协调。要避免政府直接干预,更多运用市场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二)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扩大稻田养殖规模。我市现有稻田375.6万亩,土地肥沃,地势平坦连片,适合开展稻田养蟹。目前开展的稻田养殖80%是养鱼,效益很低,稻田养蟹主要是养殖成蟹和育种。根据白城目前实际,可发展成蟹养殖10万亩、育种15万亩,可产出成蟹300万斤、扣蟹800万斤,产值1.6亿元。
  (三)构建和完善产业标准体系。一方面,要及时根据当前稻渔产业快速发展形势,进一步细化不同养殖模式的不同要求,同时提出更科学合理的技术操作规范。另一方面,要开展调查研究,遴选各地发展中涌现的先进适用技术模式,及时熟化为标准,进一步发挥稻渔综合种养提高土壤肥力,实现“节肥减药”。
  (四)强化科技支撑。一是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科技项目的作用,组建多学科研究团队,对水质土壤环境、水稻水产品产量质量等方面进行长期系统监测,对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开展协同攻关,优化技术模式,提升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二是要加大绿色防控、饲养管理等各环节农艺、农机与渔艺融合,促进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协调互促。三是要加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创建示范基地,加快成果转化应用;通过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帮助小、散、新户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培养一批掌握水稻种植水产养殖和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五)推动产业协调、融合发展。在今后发展中,应加快培育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和小散户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形成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格局。在规模化的基础上,推动区域化和产业化发展。整合生产资料供应、经营管理、产品加工、品牌经营等全产业链,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延伸,以及产业内外的融合,建立种养加销一体化、多功能充分开发、新业态蓬勃发展的产业化发展机制,形成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效益和竞争力,促进我市河蟹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特别要积极扶持以镇赉汇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河蟹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带动全市河蟹产业发展;依托黑吉蒙水产品交易市场,统一打造“嫩江大闸蟹”品牌,通过线上、线下将成蟹销往京、津、沪等地区,苗种销往周边省份。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