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4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白农议字〔2023〕10号
您在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村屯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第42号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主要采取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有效方式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一是推广保护性耕作。2022年,省里下达给我市的保护性耕作面积546万亩,实际推广676万亩,实现秸秆肥料化利用量127.11万吨,通过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秸秆覆盖还田利用,秸秆覆盖还田免耕5年后,土壤有机质增加20%左右,有效增强土壤生物活性和通透性,提升耕地质量。二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开展土肥信息化服务,建立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6个,实现了全市76个乡(镇),919个村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系统全覆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607万亩,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7.2%以上,推广应用“土肥管家app”,更全面的把握土肥信息,方便用户使用,使农民更加科学掌握合理施肥量,减少了乱施肥和过量施肥的弊端,同时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三是建立健全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全市安装性诱捕器5588个,安装太阳能智能昆虫性诱设备6台;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建立玉米、水稻等绿色防控示范区引领,开展水稻性信息素绿色防控面积7万亩,积极推广生物农药、理化诱控、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模式;应用利用高效植保机械、无人机等代替小型器械,截至2021年底无人机已达到514台,2022年开展统防统治面积31万亩。同时,加大科学安全用药宣传力度,市级印发《科学安全用药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倡议书》等宣传册与书籍700多册。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有效控制了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时促进了耕地质量提升、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开展村庄环境清洁。我市坚持压茬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大力实施村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加强乡村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标准。2022年全市共清理垃圾和畜禽粪污170余万吨,清理庭院14.26万个。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保持住、不反弹”,洮北区、洮南市和通榆县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城乡环卫一体化方式开展保洁服务;大安市和镇赉县采取县乡村筹资方式开展村屯保洁服务,全市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全部建立。二是开展户用厕所改造。2022年,按照全省“厕所革命”工作要求,在充分尊重农民改厕意愿的基础上,重点推广了无害化卫生旱厕12800户,截至2022年末全市累计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11987户。全市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三是开展垃圾治理体系。全市现有乡镇垃圾转运站30座,有效破解村屯垃圾“出口”这个瓶颈。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64个,以试点先行推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全面铺开,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是开展污水处理设施。围绕破解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问题,全市三年11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先期建成的大安市两家子镇、舍力镇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的A²O+人工快渗技术,排放标准达到1级A。安广镇污水处理厂也已完成提标改造工作。全市完成11个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投入使用。
(三)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一是实施粪污整县推进项目。督促畜禽粪污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提高设施设备使用率,建立收储运体系运行机制,确保体系各个环节顺利衔接、运行顺畅,切实发挥效能。二是全域统筹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强化责任落实,严格执法监管,加强设施保障,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三是开展专家入户指导。开展专家入户指导,宣传解读相关政策,指导养殖场(户)选择适用的技术模式,制定畜禽粪肥还田利用计划,引导养殖户在合适的时间、采取合适的方式、施用合适的粪肥量,确保农作物产量、质量和环境安全。
二、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虽然我市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和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是在村庄清洁上,存在垃圾清理不彻底问题。村屯外的公路铁路沿线、桥梁涵洞、田边地头存在垃圾“死角”;农户庭院内柴草垛堆放、农机具摆放不整齐,仍需加大治理力度,院外干净整洁与院内杂乱无章形成反差;目前正值秋收季节,秋冬季极易出现环境整治反弹问题。
二是在垃圾处理上,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存在不配套问题。当前,各地垃圾转运站和处理设施都在积极谋划和建设中,没有完全建成和投入使用。破解县乡之间距离较远、运输成本较高的问题,各地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三是在污水治理上,覆盖范围还不够。按照国家和省里三年整治要求,全市三年11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但我市地域广阔,村屯分布广,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不能覆盖离建制镇污水处理厂较远的村屯。
四是在资金投入上,现有投入水平与资金需求不相适应。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量大面广、任务艰巨,特别是越往后难度越大,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作保障。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各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投入能力不足。由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多数具有准公益性,社会资本缺乏进入的动力,农民自筹缺乏投资的实力。
五是在农民群众参与上,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民是主角。但有些农户将其视为政府的事情,“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仍然存在,改变农民群众参与度和不良生活习惯还需要持续努力。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省、市工作部署,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政治高度深化认识,大力实施“四大提升行动"。加强力量、加大力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美丽乡村。
一是与乡村规划相结合。要借鉴浙江先进经验,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优先考虑村屯布局,哪些需要提升、哪些需要整治、哪些需要撤并、哪些是暂时要保留的,都要提前明确下来,避免浪费资源。二是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乡村振兴要与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要在编制小城镇规划的同时,考虑设计出一个中心、若干个副中心的“1+X”模式,原则上,要以县城为中心,建制镇和较大乡为副中心,让农村人口快速向中心城镇转移,实现农民就地就近转移,转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和现有基础设施等要素,吸引社会化资本投入。三是与乡村发展相结合。始终把改善农村环境作为基本任务,使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充分发挥大安太山黄菇娘、洮南福顺辣椒、镇赉五棵树稻米、通榆兴隆山杂粮、洮北青山生态园等特色小镇的优势,深入思考,下工夫谋划,将改善环境与提升乡村活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起来。
在此基础上,突出抓好6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突出抓好思想基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打赢的第一场硬仗。因此,必须自上而下坚实打牢克难攻坚的思想基础。促进各级干部带头克服畏难情绪、厌战情绪和无所作为思想,切实增强迎难而上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意志、务求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二)突出抓好组织领导。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尤其是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职责。进一步强化责任、细化任务、硬化措施。充分发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定期调度、督导落实,统筹协调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责任、细化任务、硬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起市督查到县、县督查到乡(镇)、乡(镇)督查到村、村督查到户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明察暗访,及时进行曝光和反馈,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三)突出抓好重点任务。一是从严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同时强化对销售环节的监督管理。二是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重点整治各等级公路沿线、村屯周边和农户庭院,柴草垛和农机具要摆放整齐,室内要干净整洁,确保广大农村干干净净并长久保持。三是持续做好农村厕所改造。完成2023年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8800户,逐步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同时做好农村户用厕所的后期维护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四是健全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建设。解决好垃圾出村问题,所有村屯都要设立垃圾箱或垃圾集中堆放点,配齐保洁人员和清运设备,乡(镇)配备运输车辆,指导各地加强对保洁公司和保洁人员的监督考核,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五是加快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监管。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要统筹推进提标改造和运维管理,加强治理后水质监测,提高运维管理水平,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立足白城农村实际,离城镇生活污水管网较远、人口密集的村庄,重点采取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力度。六是科学规划养殖区域分布。目前,我市粪污承载力为1417万头猪当量,实际畜禽粪尿产生量约200万头猪当量,可发展肉牛养殖300余万头。依据全市土地畜禽粪污承载力指数,科学规划养殖区域分布,养殖畜种选择,促进养殖业发展。
(四)突出抓好典型引领。结合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因村施策、量力而行,确保村村都有新变化、新提升。要抓好党建引领带动工作,广泛宣传报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先进典型和工作成效,在全市营造更加有利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社会氛围。
(五)突出抓好长久保持。发挥好村级各类组织作用,鼓励农民投工投劳,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事民享的多层次协商格局。要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农民群众责任和义务,逐步培育群众责任意识和付费意识,不要让村规民约成为“一纸空文”。对目前各县(市、区)实行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和聘用保洁员等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上要做到“六有”,即:有设备、有人员队伍、有经费、有监管、有评比、有奖罚。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