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白城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8000135917781/2024-03371
分  类: 党派团体提案 ;  议案
发文机关: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4年06月12日
标      题: 对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3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白农议字〔2024〕9号
发布日期: 2024年06月12日
索引号: 112208000135917781/2024-03371 分  类: 党派团体提案 ;  议案
发文机关: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4年06月12日
标  题: 对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3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白农议字〔2024〕9号 发布日期: 2024年06月12日
对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3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白农议字〔2024〕9号
  贵单位在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第3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白城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健康发展的支持和关注。您在提案中对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有着深刻了解,对深加工企业少;产品盈利能力低;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小;电商品牌运营能力弱等问题有着准确把握,并提出要“项目为王”补齐短板;“协同作战”降本增效;“头雁效应”引领带动;“电商兴农”扩宽渠道等四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局高度重视您提出的建议,并结合职责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研究,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健康发展回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深入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为抓手,围绕主粮加工、肉乳制品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三条链”,聚焦玉米、水稻、杂粮杂豆、肉牛、乳品、肉羊、生猪、禽类、水产、果蔬农业十大产业集群,按照“强龙头、壮主体、建平台、树品牌”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措施落实,初步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连结紧密的特色产业体系,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一、明确发展方向,做好产业布局。立足我市农业资源禀赋,统筹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初加工、主食加工、综合利用协调发展,发挥精深加工引领作用,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原料生产、物流、消费市场等上下游产业有机衔接,与健康养生、 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构建利益链、提升价值链。做好产业布局,实行差异化发展。进一步谋划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延伸玉米、水稻等产业链条,提高加工精深度。一是做精玉米产业,突出食品化、饲料化方向,计划再投资100亿元,打造梅花头部经济产业园,计划分4期建设,延链生产海藻糖、核苷酸等高附加值产品。目前,一期项目已于4月1日完成备案,并完成土地摘牌,取得水资源论证批复等工作,预计6月末完成全部项目前期施工手续,计划7月份正式开工。镇赉县年产40万吨柠檬酸一期项目今年1月份已投产,3月份如期升规,截至5月份,完成产值2.14亿元。同时企业以生产过程剩余物为原料,依托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和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院士团队,合成生产盐碱地改良剂和有机液体菌肥等系列产品。积极拓展工业化领域,率先推动玉米产业链迈向集群化,实现玉米资源高效利用和增值。2024年,续建总投资8000万元年产5000万穗鲜食玉米加工项目,建成后可提高大安先达鲜食玉米产能5000万穗,进一步提升公司生产加工销售能力;推进总投资3.5亿元通榆县鲜食玉米健康产品加工项目(吉林北粮集团),建成后预计年可生产速溶鲜食玉米汁、速冻调味鲜食玉米、调味玉米粒罐头等鲜食玉米健康食品10万吨,产值5亿元。二是做优肉牛产业,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落实全市肉牛发展20条政策措施,坚持养殖扩量和加工增值并举并重,加速构建白城区域内闭环的肉牛产业链条,把肉牛产业优先打造成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标志性产业。推动总投资5.8亿元吉牛食品科技有限公司2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建设,目前项目正在收尾阶段,预计8月份投产。三是做大生猪产业,立足我市生猪养殖空间大等资源优势,支持通榆牧原、大安牧原建设大型产业基地,推动总投资220亿元中粮700万头生猪项目建设,最大限度释放生猪生产潜能。四是做强水产业,立足湖库大水面和水田资源禀赋,挖掘渔业发展潜力,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渔业,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通过大水面生态养殖、池塘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协同发展,将我市打造成全省重要的生态渔业基地。
  二、培育龙头企业,扩大总量规模。龙头企业是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主体,“龙头强” 则精深加工强,要大力实施龙头企业提升行动,努力实现龙头企业梯队显著壮大、产业体系显著优化、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联农惠农机制显著改善。 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健全现代化运营制度,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方式。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提升企业治理能力。支持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形式,建立大型企业集团,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提升企业引领行业发展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壮大企业实力, 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提升企业加工转化增值能力。
  三、做强特色品牌,增强竞争能力。采取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组织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展绿色有机大米标识认证。积极培育本地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一批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品牌。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培育具有白城特色的优势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培育自己的拳头产品,逐渐形成特色品牌。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全国展会,借助展会平台,加大力度开展品牌宣传、推介,切实提高品牌的创建力度,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及市场竞争力。
  四、拓宽融资渠道,多形式利用资金。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重点精深加工企业、综合利用加工短缺产能和重要特色农产品原料收购的信贷支持力度,合理提高授信额度,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周转使用, 满足企业对差异化金融服务的有效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引导担保机构在企业贷款、发行债券等进行担保增信,建立多层次风险缓释措施和 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偿还意外风险保障制度,拓宽精深加工企业融资渠道。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鼓励金融机构对纳入财政政策扶持范围的项目,优先予以信贷支持。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