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4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白农议字〔2024〕22号
您在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第46号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情况
2017年,农业部(2018年3月更名为农业农村部)决定在吉林、辽宁、江苏、河南等10省份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白城市同步开展益农信息社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共注册运行益农信息社611家,注册用户总数115980人,公益服务栏目总浏览量163017人次,便民服务栏目总浏览量203088人次;培训服务栏目总浏览量28151人次;电子商务栏目总浏览量4659人次。
工程建设坚持突出农村特色和农户需求,统筹整合农业公益服务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两类资源,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1.买:村级信息服务站依托授权的电子商务平台为本地村民、种养大户等主体代购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等物资,如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农具、家电、衣物等。
2.卖:培训和代替农村用户或种养大户等主体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当地的大宗农产品、土特产、手工艺品等,出售休闲农业旅游预订服务,发布各类供应消息,解决当地农民渠道窄,销售难的问题。
3.推:(1)便民公益服务。利用12316、信息服务站、新农邦电商平台等,向农民精准推送农业生产经营、政策法规、村务公开、惠农补贴查询、法律咨询、就业等公益服务信息及现场咨询;
(2)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土地流转、农业综合执法等业务。
(3)向农民提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培训,提供信息技术和产品体验。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和销售问题,促进农业、农村、农民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4.缴:为村民代缴话费,水电费,电视费,保险等缴费项目,使村民不出村、大户不出户即可办理相关业务事项。
5.代:为农民提供各项代理业务;代理各种产品销售、婚庆、租车、旅游、飞机订票等商业服务;代办邮政、彩票等机构的中介业务等。
6.取:村级信息服务站作为村级物流配送集散地,可代理各种物流配送站的包裹,信件等收取业务和金融部门的小额取款等业务方便村民的生活。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农村与城市互联互通、利益共享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道路,形成了各类服务资源相依相进的动力机制,增强了基层信息服务能力,实现了政府得民心、企业有钱赚、农民得实惠的有利格局。
(二)“数字村”试点建设情况
2020年,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工作。同年,吉林省“数字农业云平台”建设完成。按照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统一部署,白城市于2020年依托省级“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完成白城市级云平台和数据中心的搭建工作。
“数字村”选点工作按照省厅统一要求,即硬件基础设施完备、产业链较为完整、村委积极性较高、组织能力较强择优遴选。
主要实现以下功能:一是村民应用的手机微信端“个人空间”,功能包括贷款、保险、医疗咨询挂号、查询务工就业信息、发布买卖信息、查询气象、专家咨询、查看视频、查看村务信息、查询农机信息、查看节本增收小账本、参与活动等12项个性化服务。村民在应用过程中,需注册用户个人档案,录入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地块信息、资产信息;二是村干部应用的电脑端“乡村治理管理平台”、手机端“乡村治理应用”,功能包括基层党建管理、基层办公管理、基层组织管理、阳光村务、民主议事管理、人居环境管理、法律综治管理、文明乡风管理、日常工作记录等;三是党员应用的手机微信端“党建小程序”,功能包括党员管理、党组织管理、党员帮扶、三会一课等;四是益农信息社站长应用的手机微信端“个人空间”,功能包括本村信息服务应用与日常信息管理。
2021年完成通榆县向海乡复兴村第一批“数字村”试点建设工作。2022年完成通榆县向海乡复兴村第一批“数字村”提质升级工作和洮南市安定镇新兴村、大安市安广镇永强村第二批“数字村”新建工作。目前各“数字村”阳光村务、党务服务、政策直达等乡村治理常态化应用信息发布功能运行良好。
(三)“吉农码”推广注册情况
“吉农码”是“吉林省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的手机应用端,它既是平台的登录码、注册用户的身份识别码,也是业务办理的数据对接码和产品销售的溯源码。这一应用涵盖了农业生产、农村经营、农民生活、社会化管理等方面内容,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端“吉农码”登录“吉农云”,解决农业生产、农村经营、农民生活、社会化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农业信息化更加方便快捷。目前全市“吉农码”注册人数84241人,其中:普通农户75304人,完成率64%,全省排名第一位;经营主体1635人,完成率87%,全省排名第一位;管理人员7302人,完成率634%,全省排名第三位。综合注册率70.29%,全省排名第四位。
二、下步工作
(一)提升益农信息社服务运行水平
2024年,我们将继续有针对性地增加益农信息社业务、服务范围,通过走访调研、在线征集等方式,获取益农信息社成员的真实需求,进一步提高农业公益服务和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同时加大益农信息社运行监管力度,通过增加网络巡查次数,对登录次数少、信息发布少、信息质量低等工作不到位的站点进行预警,对“僵尸站”核实后予以取缔,对工作积极性高、任务完成效率高的站点予以表彰奖励,并将优秀经验向全市推广。
(二)加快 “数字村”建设工作
按照《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推动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协调高效发展的通知》的任务要求,到2024年底,全省“数字村”数量力争达到行政村总数的20%以上。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与各属地移动公司积极沟通洽谈,目前已初步遴选出117个村拟开展“数字村”建设。
(三)加大“吉农码”注册力度
2024年我们将加大“吉农码”宣传、巡查力度,对标最初注册任务数,力争年底综合注册率达到90%以上。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全体干部和工作人员要100%完成注册,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及村委会成员要100%完成注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管理人员和有条件的农民注册率达到90%。农户、村集体、经营主体实行 “一户一码”规范化管理,基本实现便民事项“码”上办、问题反馈“码”上管、农特产品“码”上销,打通“三农”服务最后一百米。
三、代表补充建议的答复
(一)“建议编制“白城数字乡村建设指南”或“白城市数字乡村建设规划”规划,可作为各县市区发展数字乡村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答复:按照国家、省关于智慧农业建设相关工作要求,我市根据实际,已制定了全市智慧农业建设方面的相关方案,具体任务主要包括搭建“吉农云”智慧农业白城分平台、提供农业遥感应用分析服务、建设“吉农云”基础应用节点“数字村”、开展数字化经营主体管理系统全面推广应用、开展智慧农场建设、提升粮食安全气象保障能力等六个方面。
(二)“建议建设白城数字乡村服务平台,因平台为全国共同使用,不利于本地精细化管理,自建数字平台,可充分发挥本地化、综合性、全面化优势。打造“一站式、多功能、智能化、可持续”数字服务平台,满足白城市乡镇、村、屯居民多方面的需求,切实解决乡村振兴的生活生产难题, 全面提升白城市乡村产业智能化、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生活智慧化,用数字化、信息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答复:白城市不再建设本地数字云平台原因如下:
1.“十四五”时期数字社会建设重点任务其中一项原则为“坚持统筹协调。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既要做好需求调研,兼顾需要和可能,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又要做好现状调研,摸清家底,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防止形成数据烟囱、信息孤岛。”
2.在白城市“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建设初期,我们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平台功能进行细致设计,并在近年的使用过程中不断补充扩增更加适合本地实际的功能类别,可以说白城市“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是根据白城实际量身定做的平台。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