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白城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8000135917781/2025-02007
分  类: 人大代表建议 ;  议案
发文机关: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5年04月14日
标      题: 对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文字号: 白农议字〔2025〕1号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18日
索引号: 112208000135917781/2025-02007 分  类: 人大代表建议 ;  议案
发文机关: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5年04月14日
标  题: 对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文字号: 白农议字〔2025〕1号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18日
对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白农议字〔2025〕1号
  您在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力度推进全市盐碱地治理和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建议》(第24号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盐碱地治理与黑土地保护的基本情况
  白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白城市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2021-2025年)》为统领,以“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为抓手,全面推进相关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科技支撑成效显著
  联合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等科研单位,构建“四元驱动”保护格局,形成“三良一体化”盐碱地治理模式。
  建成盐碱地高效利用示范区5个、辐射示范基地5个,水稻单产最高达746.84公斤/亩,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实现新增耕地。
  (二)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预计达到700万亩,实施水利工程5项,新增水田23.89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180平方公里,农田防护林得到修复。
  (三)治理模式创新推广
  探索“稻-苇-蟹/鱼-菇”复合生态模式、盐碱旱田“双季双优”种植模式,镇赉县水稻产量全省第一,大安市盐碱地水田治理示范区水稻产量突破700公斤/亩。
  (四)政策机制逐步健全
  在2021年末出台《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实施方案》,建立“田长制”及多元投入机制,统筹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种养循环等项目资金,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长效治理体系。
  二、对建议的逐项答复
  (一)关于“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政策统筹”的建议
  我市将盐碱地治理纳入《白城市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核心任务之一,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政策叠加:积极争取国家盐碱地治理专项资金、省级债券支持,推动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生态强市等战略深度融合。
  宣传引导:通过“黑土粮仓”成果展、媒体专题报道(如白城电视台《白城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系列),提升全社会参与意识。
  (二)关于“破解水资源制约,优化资源配置”的建议
  针对个别等地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市已采取以下措施:实施“生态水利工程”,完成灌区续建配套,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三)关于“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压力”的建议
  通过破解资金瓶颈,鼓励多元投入机制,加强盐碱地治理资金整合政策倾斜,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压力。
  (四)关于“加强技术推广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推动开展盐碱地治理科技赋能,近年来推动盐碱地治理示范区建设,推广耐盐碱作物品种,开展多场现场会培训。通过加大人才引育,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引进科研团队,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提升合作社、家庭农场技术管理水平。
  (五)关于“完善建管机制,确保长效治理”的建议
  深化“田长制”,将黑土地保护纳入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每3年开展一次全面督察。建设市级耕地质量监测平台,利用遥感技术动态跟踪土壤盐分及肥力变化,定期发布评价报告,确保治理效果可持续。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坚持科技引领攻坚,持续,推动“黑土粮仓”盐碱地高效利用示范区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工程推进,加快大安市、镇赉县盐碱地综合利用国家试点建设,实现新增耕地目标。长效机制构建,探索“治理-管护-收益”一体化模式,鼓励村集体牵头整合碎片化地块,推动规模化治理。
  四、结语
  白城市将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规划》为纲领,以“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为依托,持续破解资源约束与资金人才瓶颈,全力构建“科技支撑、多元投入、全民参与”的治理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感谢您对黑土地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