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白城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8000135917781/2025-02735
分  类: 党派团体提案 ;  议案
发文机关: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5年05月26日
标      题: 对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1号党派团体的答复
发文字号: 白农议字〔2025〕18号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30日
索引号: 112208000135917781/2025-02735 分  类: 党派团体提案 ;  议案
发文机关: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5年05月26日
标  题: 对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1号党派团体的答复
发文字号: 白农议字〔2025〕18号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30日
对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1号党派团体的答复
白农议字〔2025〕18号
  贵单位在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产业振兴的建议》(第1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措施
  (一)关于深化思想认识,激发创新活力。近年来,在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其内生动力是关键一环。为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素质和企业经营能力,我市组织78户龙头企业负责人参加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全面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以及乡村产业发展形势,同时让企业负责人掌握产业融合、资本运营、乡村数字化等新趋势。
  (二)关于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融合。为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结构。在畜牧业方面,扩大畜禽养殖规模;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构建畜禽粪污“收贮运”体系网络。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方面,我市聚焦市场需求,重点打造通榆县瞻榆镇(辣椒)产业强镇、吉林粳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在农文旅融合方面,打造了4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将农耕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
  (三)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在培养农村人才方面,一是全面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要求,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二是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农广校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优势,大力开展农民中职教育培训,推行线上线下结合、理实结合、产学结合的农民职业教育新形式;三是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引进域外人才。在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方面,一是不断加大返乡创业指导培训力度,举办了3期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指导专家培训班,邀请白城市委党校教授,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等9名专家教授授课,共覆盖300余名工作人员参加培训;二是持续激发返乡创业人员创业热情,2024年11月,市人社部门在白城市欧亚购物中心开展了全市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成果展示活动,全市择优推荐省、市、县三级基地、国家或省级重点规划的基地项目或具有一定规模、展现地方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共15个基地(企业)参展。
  (四)关于完善治理体系,规范行政行为。近年来,我市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乡村治理组织架构逐步完善。建立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架构。二是乡村依法治理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设立法治宣传栏,向广大村民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同时,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规范乡村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在重点领域政务服务向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延伸事项达到60项以上。三是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深入落实中央减轻农民负担政策法规要求,持续加强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做好农民负担统计监测,严厉查处各种面向农民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等加重农民负担行为。
  二、主要成效
  (一)关于深化思想认识,激发创新活力。通过组织相关培训,有效拓宽了我市龙头企业负责人的发展思路,促使其创新经营模式,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进而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关于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融合。在种植结构方面,油料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保障了种植户收益稳定性,带动油料作物产能提升。在畜牧业方面,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有效减少养殖污染,实现了粪污变废为宝,初步形成“以养促种、以种带养”的良性循环,带动农户增收,促进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方面,乡村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作用凸显,吸引上下游企业加速聚集,形成从育种、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完整链条,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核心引擎。例如,洮南圣一金地加工的“粒粒金”冰麦面粉销往全国,洁洁宝公司利用燕麦和绿豆加工化妆品并实现量产,品牌产品“谷膜”销往全国。在农文旅融合方面,精品路线推广带动游客人数增加,沿线餐饮、住宿、手工艺品销售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促进农户增收,提升了我市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在培养农村人才方面,2024年全市共培训高素质农民1915人,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储备了一批优秀的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村乡土专家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骨干。培训有效提升了基层人员对返乡创业政策、市场风险规避等专业知识的掌握,为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工作奠定了人才基础。创业成果展示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了我市更多人才参与创业,同时提升了创业者社会认可度和产品市场价值。
  (四)关于完善治理体系,规范行政行为。形成了村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民委员会依法开展村民自治、各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发展和服务的较为协同的乡村治理格局,村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显著提高,乡村行政执法规范性和政务服务便捷性有效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
  三、下步计划
  (一)关于深化思想认识,激发创新活力。将继续深化教育,创新培训方式,依托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才能力提升工程。
  (二)关于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融合。将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推进农业产业链条,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培育更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培育壮大上下游配套企业,提升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水平,推动我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将持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围绕特色种植、养殖技术、电商运营、乡村旅游等关键领域,开展精准化、实战化技能培训,着力打造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时代高素质农民队伍。
  (四)关于完善治理体系,规范行政行为。将围绕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规范行政行为,着力推进相关工作。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不断完善工作举措,全力推进农业产业振兴和乡村全面发展。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