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19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白农议字〔2025〕25号
您在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白城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9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主要措施:1.加强技术培训与服务。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活动,邀请农业专家、技术能手为蔬菜新型经营主体授课,建立技术服务团队,为经营主体提供一对一的技术指导。2.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鼓励蔬菜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建设蔬菜清洗、分拣、包装、冷藏等初加工设施,提高蔬菜产品的商品化率,提高产品附加值。3.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及时收集、分析和发布蔬菜市场价格、供求信息等,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市场决策依据。
下步计划:1.持续优化政策扶持体系。2.推动产业融合向纵深发展。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蔬菜品牌建设,打造区域公用品牌。3.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蔬菜产业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蔬菜产业人才到本地创业就业。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主要措施:1.健全监管制度体系。制定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细则,明确蔬菜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标准和责任主体。2.加强检测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检测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技能考核。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学习最新的检测技术和标准,提升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建立检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确保检测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3.推进标准化生产。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指导新型经营主体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生产。
下步计划:1.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制度。做好修订监管制度和标准规范工作,树立大农业安全观,进一步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探索监管平台联通技术。2.提升综合检测能力。继续加大检测设备支出,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推动检测人员队伍建设,提升检测队伍的整体水平。3.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屡教不改的违法经营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纳入失信企业黑名单。
三、切实完善市场功能
主要措施:1.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市场信息化改造,推广智能终端应用,方便商户查询市场供需信息、接收订单、进行线上交易等,提升商户的信息化经营水平。2.精准提供供需信息。建立健全信息采集机制,组建专业的信息采集队伍,定期深入蔬菜种植基地、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超等场所,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方式,全面收集蔬菜的种植面积、产量、库存、销售渠道、价格波动等供需信息。3.建设智能化蔬菜市场信息平台。探索打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发集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分析、物流配送、质量追溯等功能于一体的蔬菜市场信息平台。
下步计划:1.优化网络信息建设。扩大信息网络覆盖范围,探索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为蔬菜市场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强的技术支持,实现蔬菜产业链全环节的网络互联互通。2.深化供需信息服务体系。丰富信息服务内容,为蔬菜生产经营者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3.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完善蔬菜信息平台在线交易、物流配送、质量追溯等功能,加强平台合作与推广。
四、构建产业技术服务体系
主要措施:1.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鼓励科研院校、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参与技术服务。与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吸引科研力量投入蔬菜产业技术研发与推广。2.推广特色品种。挖掘本地特色蔬菜品种,加大对特色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力度,鼓励生产者规模化种植特色品种,形成区域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3.加强技术服务。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定期组织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技术骨干围绕新品种栽培、绿色防控、设施农业管理等内容进行授课。
下步计划:1.加强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优化各级技术服务机构的功能和布局,加大对偏远地区村级技术服务点的投入,改善服务条件。2.加强品种研发。加大对蔬菜品种研发的投入,支持科研院校和企业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积极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丰富本地蔬菜品种资源。3.强化技术服务能力。创新技术培训模式,更好地为蔬菜产业发展服务。
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