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第109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白能源〔2021〕67号
孙殿友委员:
您在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氢能产业发展的建议》(第109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和与各县(市、区)政协及市交通局等单位进行沟通对接,现答复如下:
一、前瞻性设定发展规划的同时避免同质化建设
(一)成立组织。去年五月份,为推进白城市新能源与氢能产业发展,打造“中国北方氢谷”,经市领导同意,成立白城市氢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主管能源副市长任副组长,发改、工信、能源、住建、安监、市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能源局,各单位专人负责,受原单位和办公室双重领导。主要负责处理和承办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决策和工作部署;负责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协调新能源与氢能产业发展开展相关事宜;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氢能产业进展情况。
(二)协同发展。白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充分利用本地新能源富集优势,确定以电解水制氢为主要技术路径,发展新能源制氢,并延伸打造氢能的储、运、用全产业链。实现氢能从开发到利用全过程零排放、零污染、可持续的发展路线。2025年制氢能力12万吨,消纳电力60亿千瓦时,2035年制氢能力达到100万吨,消纳电力500亿千瓦时,届时,将白城打造成“中国北方氢谷”。北方氢谷的建设需要举全市之力推进,但是发展过程中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各县(市、区)各有侧重,协同推进。初期,重点推进大安市两家子化工园区的新能源制氢项目和工业园区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各县(市、区)新能源装备产业、洮北区绿电园区氢能装备产业和工业园区的氢能产业园。
(三)辐射消纳。白城市处于吉林、黑龙江、内蒙三省交界处,也是东北西部经济带核心区域。风能可开发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光伏可开发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年可获得秸秆资源量620万吨。未来我市还有近5000万千瓦的新能源有待于开发,“十四五”期间将新增2000万千瓦的新能源装机。白城市市绿氢生产基地,消纳辐射黑龙江、内蒙,同时也和长春中韩自贸区积极对接,未来有望为日本、韩国及俄罗斯提供绿色氢能。
二、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同时积极争取更大支持
为加快全省氢能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氢能全产业链布局,推进氢能项目建成落地,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制定吉林省氢能产业扶持办法(试行)和吉林省氢能开发利用工程推进工作方案(2021-2035年)。方案重点在白城推进“新能源+电解水制氢”试点示范,探索空中有风电、地面有光伏的“风光”互补立体氢源供应系统。开展多技术路线制氢技术应用,逐步构建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主体的多元化氢能供应体系,推动氢源供给从“浅蓝”到“深绿”转变,打造白城千万千瓦级“绿氢”供应基地,建成“中国北方氢谷”。支持吉电股份、能投公司等在白城发展“风光火氢储一体化”模式。
通过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将新能源比较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我市提出 采用“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管理模式,通过增量配电网将清洁能源发电站、用来调解发电稳定性的储能设备和消耗电能终端用户连接起来,形成独立运行智能管理的自发自用直供电运营体系。产业园区配套新能源项目建设专线,接入增量配电网为园区企业直供电,供电比例超过42%;产业园其余用电量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将配套新能源项目余电电网的电量再从大电网上购买回来,购电比例约58%。从而实现产业园全部使用绿色电能,且企业终端用电价格每千瓦时不超过0.40元,最终实现 “绿色、智能、低电价”目标。今年3月22日,省能源局下发《关于支持白城市建设绿电产业示范园区有关意见的通知》(吉能电力〔2021〕78号)文件,明确支持设立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在全省率先开展示范。
三、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加强沟通协调
(一)新能源制氢。截止2020年,我市新能源装机589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394万千瓦,占全省68%;太阳能装机186万千瓦,占全省55%;生物质装机9万千瓦,占全省16%。规上清洁能源企业43户、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及配套企业7户。未来我市还有近5000万千瓦的新能源有待于开发,“十四五”期间将新增2000万千瓦的新能源装机,制氢12万吨,消纳电力60亿千瓦时。
(二)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运行。2020年10月,为落实吉林省“一主、六双”发展战略,推动吉林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我市举行全省首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交接及投运仪式,首批投运车辆15辆,成为东北地区首条正式运行的公交线路。十四期间,我市将加大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公交车、城际客车和特种车辆三种车型,预计十四五末,燃料电池汽车350辆,建设加氢站6座。
(三)成立战略联盟。2019年8月,为进一步深化市政府与企业集团在经济发展和新能源、氢能领域的深度合作,白城市政府发起成立“中国北方氢谷”产业发展战略联盟。成员单位有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投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长春旭阳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大型企业。
(四)周边协同发展。白城市是东北西部经济带核心区域,白城市将建设成为绿氢生产基地,消纳辐射黑龙江、内蒙,同时也和长春中韩自贸区积极对接,未来有望为日本、韩国提供绿色氢能。
(五)融入东北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应对气候变化雄心峰会上提出 “30、60”碳排放目标以及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重要指示精神,这既是目标,也是时间表、路线图。2021年,吉林省“两会”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创新发展氢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并整合东部抽水蓄能和西部新能源资源,建设吉林“陆上三峡”,扩大“吉电南送”,撬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
我市总的想法是,立足丰富的清洁能源优势,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导向,承接吉林“陆上三峡”工程,打造国家级消纳基地、外送基地、制氢基地三个千万千瓦基地建设。以“北方氢谷”“北方云谷”“北方碳谷”建设为牵引,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转化,构建绿色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力争“十四五”新增清洁能源装机2000万千瓦,到2035年总装机达到3500万千瓦,累计投资达到2000亿元,产值近2000亿元。加快推动新时代白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四、抓好配套产业项目落地的同时拓宽融资通道
我市目前重点推进两家子化工园区新能源制氢项目和分布式发电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化工园区新能源制项目规模300MW,其中风电250MW、光伏50MW,7.5MW/7.5MWh储能设备,配套建设制氢设备。项目总投资为21亿元,年产氢气1.3万吨。项目可研报告已经编制完成,正在向省能源局申报并网指标。分布式发电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规模9.8 MW,其中光伏系统建设容量约为3.2MW,风电系统装机容量6.6 MW,制氢系统500Nm/h。总投资9000万元。这两个项目投资主体都是吉电股份白城发电公司,投资渠道通畅,省能源局批复并网指标后就能开工建设。
为解决氢能产业发展存在人才、政策、资金等方面问题,市政府运筹帷幄,正在构建一局、一中心、一公司的发展思路。一局就是白城市能源局,统筹协调全市新能源与氢能产业发展。一中心就是白城市能源开发服务中心,解决人才、政策等发展遇到瓶颈问题。一公司就是白城市能源投资公司,负责氢能产业发展投资、融资等问题。
五、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普及的同时谋划好民用应用
天然气掺氢是氢能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有效减少对进口天然气的依赖,更好保障能源供给安全。据了解,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示范运行,掺氢比例最高达到20%。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途经白城。中俄天然气管道松原-白城-乌兰浩特穿过白城,每年天然气380亿立方米,我们正在争取国家支持白城开展天然气掺氢试点,并复制经验向全国推广。
下一步工作,我局重点推进氢能在交通、工业及居民生活等领域应用。
白城市能源局
2021年6月28日
联系人姓名及电话:丁极枭 18843673666
(此件主动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