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白城市“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实施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残联:
依据省残联等五部门制定的《吉林省“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现制定了《白城市“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实施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此件公开发布)
白城市残疾人联合会
2022年10月13日
为深入贯彻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提高全市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依据省残联等五部门制定的《吉林省“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白城市政府印发的《白城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促进残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宗旨,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全方位振兴大局。
二、目标任务
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创新培训为主要形式,为7000人(次)以上有培训需求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三、主要内容
(一)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常态化开展对残疾人中新成长的劳动力、初高中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残疾人至少培训一遍以上。加强与用人单位对接,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求,针对性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实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在农村残疾人中大力开展种植、养殖、加工、传统工艺等实用技术培训和家畜饲养员、家畜繁殖员等职业培训,培育一批农村残疾人人才。对接人力资源市场、企业和残疾人需求,适应新就业形态变化,开展新职业、新技能和数字技能人才培训。积极开发非遗传承以及急需紧缺职业等培训项目,满足残疾人多形式多渠道就业需要。
(二)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鼓励用人单位单独或与培训机构合作,采用岗前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岗位练兵等方式,不断提升残疾职工技能水平。加强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继续教育和保健按摩人员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开展盲人按摩机构管理提升培训。开展残疾人农村残疾人专职委员、社区康复协调员、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岗位履职能力。
(三)开展创业创新培训。组织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残疾人以及创业初期的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大学生,开展创业创新培训。培训内容要涵盖创业意识教育、创新素质培养、创业项目指导、开业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无障碍法规等方面。适应新产业、平台经济发展,组织具备条件的残疾人参加数字技能提升、新媒体运营、电子商务、人工智能、旅游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训,培养一批残疾人“网红”。开展残疾人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训,进一步提高其技能水平、管理能力,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创业。继续在残疾人中开展美发设计、宠物美容、手机维修和美容等与大众服务密切相关的就业创业培训项目。
(四)开展中高技能人才培训。以在校残疾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残疾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优胜的技术能手、具备专利专长的残疾人人才为主要对象,开展中高技能人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培训。完善激励机制,帮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建立大师工作室,发挥带徒传技、技能推广等带动作用,鼓励其参与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文化产业大赛,扶持一批高技能“残疾人工匠”。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坚持工学结合、德技并修,努力建设和打造一支残疾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五)开展雇主和就业服务人员培训。各地定期对有安置残疾人就业意向和安排残疾人就业较多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雇主培训,提高用人单位对残疾人就业能力的认识,改变用人观念。加强县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强化就业服务人员专业能力培训,职业咨询、职业指导等专项就业服务技能提升培训,更好服务残疾人。
四、政策措施
(一)完善残疾人职业培训扶持政策。落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与管理办法,逐步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完善购买残疾人职业培训服务政策。鼓励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参与残疾人职业培训。支持残疾人结合自身实际自主选择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邀请优秀残疾人技能人才参加各级展能活动,残疾人所在单位应当按规定报销差旅费。
(二)扩大残疾人职业培训供给。落实健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安排,各地依托公共实训和创业孵化基地、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遴选和培育一批残疾人实习实训和职业培训基地,每个县(市、区)至少挂牌1家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市本级要设立一个残疾人非物质文化传承培训基地和若干盲人按摩类别化实习实训基地。
(三)丰富残疾人培训资源。大力推广“互联网+培训”,积极开发、收集线上优质培训课程资源,依托全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和省残联“两微一端”等渠道免费向残疾人提供。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地域特色和工作实际,为残疾程度较重、无法参加集中培训的残疾人开发适合居家灵活就业的培训项目线上课程,通过网络课程或制作光盘等方式,将培训送到残疾人家庭。充分发挥各县(市、区)残疾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农村科技特派员等技术力量,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提供时间灵活、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
(四)加强残疾人培训师资培养。依托高等院校、特殊教育院校,培养一批了解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熟知残疾人身心特点,以及能够满足残疾人盲文、手语等特殊需求的职业培训师资力量。依托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等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作用,为残疾人职业培训师资提供轮训研修。建立由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教师、企业和个体从业者中的高技能人才、国家和省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优胜者、劳动模范、岗位能手、农村致富带头人、自强模范、乡村振兴自强人才以及符合条件的技能劳动者组成的专兼职并存的全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师资库。在全市残联系统培养一批创业培训骨干师资,成立残联创业指导师工作室。
(五)规范管理残疾人职业培训。落实残疾人职业培训目录清单管理,建立健全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准入制度,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执行开班申请、过程检查、资金使用、结业审核等各项制度,加强培训过程监管,逐步实现与各地就业补助资金支持开展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相关管理制度统一。建立学员满意度和第三方参与的培训质量评价制度。残疾人培训结束并通过结业考核,由培训机构发放培训合格证书。
(六)培育残疾人特色培训品牌。各县(市、区)残联要积极培育网红人才,围绕省残联打造的“吉兴”残疾人网创品牌,开展残疾人网络技能培训。同时围绕省残联打造的“吉林妙手”品牌,加大盲人医疗按摩和保健按摩培训、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壮大省残联“吉林妙手”队伍。扶持残疾人非遗、文创等特色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发展,支持残疾人参与松花石雕、蛋雕、农民画、瓷刻等优秀传统工艺和民族传统文化技艺培训项目。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地域特色,积极培育本地特色残疾人培训项目品牌。
(七)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支持普通职业院校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支持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单独或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作。鼓励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评价,考取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八)搭建残疾人技能人才展示平台。在省、市级各项职业技能竞赛中,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的残疾人选手参赛。残联会同人社等部门定期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网络创业创新大赛,带动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现以赛代培、以赛促训、以赛提技,培养一批残疾人“技术能手”。依托东北亚博览会、农博会等平台,积极组织参加全省残疾人优秀作品产品展示展销和技能展演等活动,积极参与相关行业性展能活动,为各县(市、区)优秀残疾人技能人才提供展示舞台。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各地职业技能培训行动工作大局,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计划。
(二)强化资金保障。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相关工作,落实国家和省就业培训相关政策,加强培训资金监管,切实保障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
(三)强化信息管理。认真落实全国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信息实名制管理,通过全国残疾人职业培训管理服务系统等信息化工作手段,对培训机构、培训项目、培训资金、培训人员和培训质量进行规范管理。
(四)强化舆论宣传。积极围绕省残联打造的“吉兴”品牌,推荐传网络创业、“吉林妙手”、非遗传承人等残疾人技术人才的典型事迹,挖掘残疾人通过技能提升和创业创新增收致富的成功案例,提高社会公众对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的认识,引导更多残疾人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为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附件:残疾人培训工作预期进度表
附件
残疾人培训工作预期进度表
单位:人次
(2023-2025为预期数)
地 区 2021 2022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白城市 1500 2900 4300 5800 7000
洮北区 320 410 560 820 1040
洮南市 350 680 1000 1330 1570
大安市 260 640 990 1260 1520
通榆县 260 670 1050 1400 1660
镇赉县 310 500 700 990 1210